[发明专利]一种红磷阻燃增强的热塑性聚酰胺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6294.X | 申请日: | 2008-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3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万勇军;姜苏俊;刘志力;蔡彤旻;陈大华;张宇;孙雅杰;苏妤;朱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K9/10;C08K7/02;C08K3/32;C08J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卫 |
地址: | 510520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磷 阻燃 增强 塑性 聚酰胺 组合 | ||
1.一种红磷阻燃增强的热塑性聚酰胺组合物,由如下组分和重量百分数组成:
(1)热塑性聚酰胺树脂30~90%;
(2)经过微胶囊化包覆处理的红磷1~30%;
(3)纤维增强材料10~50%;
(4)添加剂0~25%;
所述经过微胶囊化包覆处理的红磷的包覆处理方式为:红磷通过碱煮以除去其中的残余黄磷,在碱性液体介质中,经原位反应生产无机盐包覆层,在无机盐包覆层上再反应生成有机聚合物包覆层;所述无机盐为硼酸锌、磷酸锌、硼酸铜、磷酸钙、硼酸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所述有机聚合物为酚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三聚氰胺氰脲酸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中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无机盐包覆层的质量比例占到红磷质量的1~30%,有机聚合物包覆层的质量比例占到红磷质量的2~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磷阻燃增强的热塑性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酰胺树脂由二元羧酸与二元胺进行缩合聚合反应得到或者由内酰胺开环聚合得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磷阻燃增强的热塑性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羧酸为乙二酸、丁二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酸、十八酸、对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或萘二酸; 所述二元胺为乙二胺、丁二胺、己二胺、壬二胺、癸二胺、十一胺、十二胺、十六胺、十八胺、对苯二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或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所述内酰胺为丁内酰胺、戊内酰胺、己内酰胺、庚内酰胺、辛内酰胺、壬内酰胺、癸内酰胺、十二内酰胺、十六内酰胺或十八内酰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磷阻燃增强的热塑性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羧酸为丁二酸、己二酸、对苯二甲酸;所述二元胺为丁二胺、己二胺、对苯二胺;所述内酰胺为己内酰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磷阻燃增强的热塑性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酰胺树脂是尼龙6、尼龙66、尼龙46、尼龙6/66、尼龙610、尼龙611、尼龙612、尼龙6T、尼龙9T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磷阻燃增强的热塑性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增强材料是E玻璃纤维、B玻璃纤维、碳纤维、聚芳酰胺纤维、石棉纤维、硅灰石纤维、陶瓷纤维、钛酸钾晶须、碱式硫酸镁晶须、碳化硅晶须、硼酸铝晶须或氧化锌晶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磷阻燃增强的热塑性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是将经过微胶囊化包覆处理的红磷制成红磷阻燃母粒使用,使用的载体树脂是尼龙6、EVA、PE、POE、EPDM或是经过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反应改性的EVA、PE、POE、EPDM、PP;载体树脂占红磷阻燃母粒质量的10~60%。
8.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磷阻燃增强的热塑性聚酰胺组合物的制备 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各组分充分混合,在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三螺杆挤出机或多螺杆挤出机中挤出为粒子,粒子经过注塑、挤出、模压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629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