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药物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7642.5 | 申请日: | 200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4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子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05 | 分类号: | A61K36/8905;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9/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济元 |
地址: | 510405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缺血性 中风 后遗症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材原料药制成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缺血性中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死亡致残致死率较高,存活者中70~80%的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是指脑梗死病人急性期经治疗缓解后遗留的偏瘫、失语、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具有病程长、低治愈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尚缺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良效药物,相对而言,中药效果一般比优于西药,且具有毒副作用小,适合长期服用,成本低的优点。目前治疗该病的中药(含有效成份、单方、复方等),多以活血化瘀,祛痰通络药物为主,如丹参、田七、桃仁、红花、川芎、地龙、蜈蚣、水蛭等,以及以具有活血化瘀,祛痰通络功效的药物为主组成的复方及其制剂,如复方丹参滴丸,补阳还五汤,华佗再造丸等。这些中药以及中药组合物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虽有一定疗效,但却存在着疗程较长,疗效低等问题。因此,发掘中医药宝库,创新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治疗理论,寻找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更为有效的中药制剂,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市场前景广阔,必将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药物,该药物具有改善症状快、疗程短的优点。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药物,该药物由有效成份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组成,其中所述的有效成份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
桂枝25~50%、羌活15~30%、香附10~25%、威灵仙10~25%和玄参10~25%。
本发明药物,其中所述的有效成份的优选配比是:
桂枝30~40%、羌活20~25%、香附10~20%、威灵仙10~20%和玄参10~20%。
本发明药物,其中所述的有效成份的最佳配比为:
桂枝30%、羌活20%、香附15%、威灵仙15%和玄参20%。
本发明药物为口服剂,如颗粒剂、胶囊剂或片剂。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可以采用各种常见的制备方法获得,其中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按配比称取原料药,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煮沸后武火煎30分钟,第二次煮沸后武火煎1小时,第三次煮沸后武火煎1.5小时;
(2)合并煎液,过滤后在80℃下将滤液浓缩至清膏,置烘箱内于75℃烘成干膏,粉碎成细粉;
(3)加入适量的医学可接受的赋形剂,按常规方法制成常用的固体口服剂。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以桂枝和羌活为主药,配以香附、威灵仙、玄参制成。其中,桂枝、羌活辛散通络,行气散结,利微达末为君,香附、威灵仙均味辛以助桂枝、羌活辛散通络,加强行气散结之力为臣,玄参滋阴生水,一方面濡润络脉以利通畅,另一方面制约君臣药物的燥烈之性为佐使。全方辛散通络,阴阳调和,祛邪而不伤正。
本发明药物能有效地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偏瘫、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并能改善患者的肌力、肌电图等客观指标,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经过2年多对46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6.96%。
本发明药物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可通过下述临床病例观察得到进一步证实。
1病人概况:选择2003~2006年符合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共92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37例;病程1年~3年,平均2年;年龄51~75岁,平均61岁;全部患者在接受本发明药物治疗前均有服用中西药治疗史,且服药治疗时间均在10个月以上,中药多为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辅以祛痰通络药物组成的汤剂,以及中成药制剂,如复方丹参滴丸,华佗再造丸等;西药多为维脑路通、脑复新、维生素E等。其中接受针灸、推拿按摩等辅助理疗方法治疗的患者25例。在接受本发明药物治疗前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肢体疼痛或麻木等中风后遗症主要症状。
2病人来源:全部病例均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门诊与住院病人。
3病例选择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未经广州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76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桌子
- 下一篇:食物垃圾处理机用电机碳刷安装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