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牡蛎补肾壮阳酒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8010.0 | 申请日: | 200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7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黄迪南;尹国荣;刘海陵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迪南 |
主分类号: | C12G3/04 | 分类号: | C12G3/04;C12G3/06 |
代理公司: | 湛江市三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庞爱英 |
地址: | 524023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牡蛎 补肾 壮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酒精饮品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牡蛎补肾壮阳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的酒文化流传了上千年,传统的药酒亦是源远流长,传统的药酒既上用来治病,也可用来保健、益寿延年。补肾壮阳酒是传统药酒的一类,目前市场上补肾壮阳酒品种已有不少。中国专利申请号98111804.6,名称为“滋阴补肾壮阳酒及其制备方法”,由淫羊藿、巴戟天、鸡血藤、枸杞、淮山药、党参、过山龙、生地、红参、鹿鞭、海狗肾,经高梁酒浸制而成。专利申请号02113811.7,名称为“一种补肾壮阳酒”,由熟地黄、杜仲、灸黄芪、淮山药、茯苓、枸杞子、车前子、断续等多味中药与白酒配制而成。以上这些补肾壮阳酒中不含本发明所使用的主要原料鲜牡蛎。专利申请号200710052250.X,名称为“补肾壮阳保健酒”,由以下原料组成:薜荔枝20-30,淫羊藿15-20、鹿茸1-2、免丝子15-18、牡蛎28-32、黄芪30-35、升麻12-15、枸杞子8-10、红花5-8、38度酒基800-1000。专申请利号01114902.7,名称“强肾壮阳药酒及其制备方法”,由枸杞或龟板或鳖甲,补骨脂或女贞子,免丝子或沙苑子,五味子或山茱萸或牡蛎,车前子或木通或通草,柏子仁或志远或酸枣仁,仙茅或葫芦巴,淫羊藿或胡桃肉,黄芪或党参等药材混匀、白酒浸渍、再水煎煮,合并酒浸液和水煎液,色对而成专利申请号90103137.2,名称为“一种壮阳口服液的制法”,其步骤为:制鸽精和乌骨鸡精,制羊肾和牛鞭提取液,制西洋参、黄毛鹿茸、海马、海龙、雄哦提取液,制石燕、阳起石、牡蛎提取液,制其他药物提取液,最后法定浓缩、配制。以上补肾壮阳酒或口服液,虽然配方中含有所使用的主要原料牡蛎,但或为煅牡蛎或仅是配方中的次要成分,且由于选用药材的局限或配方不够合理,例如含纯药用中药成分、动物鞭或昂贵稀有药材,致使有效率低下、制备工艺有些复杂或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鲜牡蛎以及药食两用原料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制备的牡蛎补肾壮阳酒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牡蛎补肾壮阳酒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鲜牡蛎2.0-7.0公斤、枸杞1.0-3.0公斤、纳米珍珠粉0.1-0.3公斤、淫羊藿0.5-2.0公斤、杜仲0.5-2.0公斤、肉桂0.3-1.5公斤及牛膝0.8-2.5公斤;
放入30度至60度的酒基100~150公斤中,室温浸泡一个月后得原汁酒,分离出上清液进行勾对、过滤、装瓶包装即为成品。
所述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鲜牡蛎6.0公斤、枸杞2.0公斤、纳米珍珠0.2公斤、淫羊藿1.5公斤、杜仲1.5公斤、肉桂1.0公斤、牛膝1.8公斤。
所述牡蛎补肾壮阳酒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
(1)原汁酒的制备:按重量配比称好原料,去壳鲜牡蛎和枸杞分别用清水洗净,淫羊藿、杜仲、肉桂及牛膝经粉碎至20目,然后将所有原料混合后按比例加入30度至60度的酒基,在室温下浸泡一个月,其间每周搅拌一次,取上清液即得原汁酒;
(2)勾对:取原汁酒加入其重量5%~10%的冰糖,再用蒸馏水和酒基调至酒度为30度至42度,即得牡蛎补肾壮阳酒半成品;
(3)过滤:采用硅藻土过滤机过滤,亦可采用棉饼过滤或微孔滤膜过滤,得到澄清透明酒液;
(4)装瓶包装:澄清透明酒液经装瓶、包装即为成品。
所述酒基为粮食酿造的食用酒,其浓度在30度至60度之间。
本发明的牡蛎补肾壮阳酒是一种纯天然补肾壮阳酒。本产品无纯药用中药、无动物鞭、无昂贵稀有药材、亦不添加西药成分,全部采用国家卫生部1998年9号文件公布的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药食两用原料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鲜牡蛎、枸杞、纳米珍珠粉、淫羊藿、杜仲、肉桂、牛膝等,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迪南,未经黄迪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80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