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影音自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8290.5 | 申请日: | 200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1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G09G3/36;H03G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3广东省广州市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影音 自动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控制系统,尤指一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自动对输出的音源或光源做出适应性调整的影音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环境噪音对人们的生活学习的影响也与日俱增,环境的变化也给人们使用电子产品带来不便。如当身处嘈杂环境中使用电脑播放音乐时,使用者必须通过手动将输出音量调整到更大,才能听得清楚。然而,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播放音乐,为了不影响周围他人的休息,也必须手动将输出音量调整至更小,如此才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同理,当外部环境的光线过强或过弱时,为了避免电子产品的屏幕输出光源,给使用者的眼睛造成较大的视觉反差刺激,以保持良好的视觉效果,使用者也必须通过手动的方式相适应性来调整输出光源的强弱。由于所述环境的变化频繁,这种手动的调整程序繁琐,反复人为地操作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并且,由于人对环境变化的视听感触分辨能力不同,分辨能力较差的人,往往忽视对电子产品做出相适应的调整,一方面有可能因播放声音过大而造成另一种噪音污染源,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因没有及时调整电子产品的输出光源强度而给眼睛带来不适的视觉效果,长期以往,导致视力的下降。
因此,提供一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自动地实现输出音源或光源强度的相适应性调整的影音自动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实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自动地实现输出音源或光源强度的相适应性调整的影音自动控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影音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影音输出装置,所述影音输出装置可至少产生光源或音源,其包括:
环境传感器,用于感测光源或音源讯号的强度,并输出影音感测信号;
影音分析装置,其电连接与环境传感器和影音输出装置,根据所述影音感测信号输出影音控制信号,以调整光源或音源的强度。
在本发明还可进一步包括以下的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环境传感器包括编解码模块,用于实现类比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
所述环境传感器进一步包括信号过滤模块,其设置于编解码模块与影音分析装置之间,用于过滤由影音输出装置所产生的光源或音源的数字信号。
所述影音分析装置包括信号比较模块和编解码模块,设定基准值,其中,所述信号比较模块用于将经由环境传感器输出的数字信号与所述基准值比较分析;所述编解码模块用于实现类比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
所述影音自动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信号放大模块,其电连接于信号过滤模块和信号比较模块之间。
在本发明中,所述信号过滤模块为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或带通滤波器。所述环境传感器为光源传感器或音源传感器,音源传感器优选麦克风。所述影音输出装置为具有LCD显示屏和/或扬声器的电子装置,优选电脑、电视机或移动通讯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影音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环境传感器感测周围环境的变化,经过系统内部的信号比较分析,输出相应的反馈信号,自动地对影音输出装置的输出音源或光源的强度做出相适应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视听效果,满足了人们对电子产品使用的便利性、环境适应性及人性化的需求。
为使本发明更加容易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不同的具体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影音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影音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包含环境传感器1与影音分析装置2,以控制影音输出装置3。所述影音输出装置3播放带有影音效果的多媒体节目时,其可至少产生光源或音源。环境传感器1用于感测光源或音源讯号的强度,并输出影音感测信号,以便让影音分析装置2可根据所述影音感测信号输出影音控制信号,以相适应调整影音输出装置3的光源或音源的强度,避免影音输出装置3播放声音过大而造成噪音污染,同时避免影音输出装置所输出光源与周围环境光源对比度过大而给眼睛带来不适的视觉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82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