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药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8775.4 | 申请日: | 200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0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庞其昌;马骥;赵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74 | 分类号: | G01N30/74;G01N33/1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32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 指纹 图谱 检测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指纹图谱研究领域,具体是关于中药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中药指纹图谱系指中药材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中药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其质量标准并不要求图谱中的每一个组分的化学结构都清楚,也不要求对每一个组份都精确定量,但要求图谱具有“指纹”特征,即要求专属、稳定、实用。传统上,中药材主要靠外观或显微鉴别,随着现代化学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药典中越来越多的中药材把己知的主要成分或有药效作用的成分,作为指标成分予以检测控制。比之过去,这是很大的突破与进步。但是从中医药的观点看,指标成分的控制,难以真正控制中药功效。因为中药复方药的特点是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多组分的协同和拮抗作用。中医辩证施治用的是药味而非某个化学成分。采用指纹图谱质控技术,可以提供比单一指标成分的测定更丰富、更有用的信息,有望显著改善可控性,提高产品的现代化内涵,提高生产现代化程度。目前,美国FDA、英国草药典、印度草药典、德国药用植物学会、加拿大药用植物协会等均接受指纹图谱的质控方法,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也颁发了《中药注射及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试行)》。中药材、中成药指纹图谱技术已经成为牵动行业全面进步、带动中药现代化、推进中药走向世界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应用研究,对于保证中成药功效,提高中药工业整体水平,带动中药农业现代化,推进中药走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指纹图谱的研究方兴未艾。随着现代分离技术的发展,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也由过去“四大鉴别”(基原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目前,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大致分为色谱法、光谱法及其他方法。
色谱法包括薄层色谱(TLC)、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等。TLC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但该方法重复性和精密度差。HPLC法具有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检测灵敏度高等特点,但应用该方法必须对药材进行前处理,不同的处理方法所得到的指纹图谱是不一样,不能表示中药材的整体特征。气相色谱法只能用于气体、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物质的分析,而中药材中很多化学成分是高沸点的。HPCE法则只能用于带电荷的化合物(例如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等)。色谱法中,待检样品需要分离、提纯等复杂的制备过程才能得到,对被测物具有破坏性、无法重复检测,检测过程复杂。
光谱法包括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IR)、核磁共振法(NMR)等,这几种方法能够给出药效物质基础的结构信息,部分信息也可能与特定化学成分直接关联。光谱法的检测过程为:首先对待检品进行预处理,如研磨、提取,甚至提纯;进而接收待检品均匀状态下的光谱;然后对光谱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对待检品进行定性、定量判断。目前,光谱法只能对均匀物质进行检测,且无法获得待检品成分在其体内的分布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需对中药材待检品进行提纯、研磨等处理,即可直接进行检测的中药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指纹图谱的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中药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是光谱成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光源照射切片后的待检品;
(2)在待检品与摄像头之间设置滤光器,用摄像头对待检品进行摄像;
(3)多次调整透过波长,维持摄像头与待检品的相对位置不变,用摄像头摄取多幅图像;
(4)将摄取的多幅图像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待检品的中药指纹图谱。
步骤(4)所述统计分析过程一般如下:
(4.1)划分出图像中的待检品的区域;
(4.2)逐一将每幅图像中待检品的区域内的图像做平均运算,得到该图像对应波长的光强;
(4.3)绘制出波长-光强曲线,即为待检品的中药指纹图谱。
本发明的一种中药指纹图谱的检测装置,包括宽光谱光源、第一滤光装置、载物台、第二滤光装置、高分辨率成像镜头、摄像头、图像采集器、用于图像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及显示器,宽光谱光源发射的光经第一滤光装置后射入载物台,载物台用于放置待检品,入射到待检品的反射光和/或待检品产生的荧光依次经过第二滤光装置、高分辨率成像镜头进入摄像头,再经图像采集器传输到计算机中,经计算机处理后在显示器中显示待检品的中药指纹图谱。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反射及荧光光谱的摄像,所述载物台上可设置用于放置待检品的衬底。
所述第二滤光装置是可调波长的滤光装置,优选液晶滤光器;也可以采用多块玻璃滤光片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87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