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碰撞来传输密匙的密码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8836.7 | 申请日: | 2008-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9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谭文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文庆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H04L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25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碰撞 传输 密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碰撞来传输密匙的密码系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主机 与终端进行保密通信的系统。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带安防与智能家居功能的固定电话;这种固定电话有但 不限于一个名称:宅灵通。
背景技术
智能家庭是未来最有优势的增长型产业之一,智能家庭是一个全面自动化 的生活环境,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者计算机来实现对家庭设施的远距离操作, 如开门关门、开灯关灯、开启燃气灶、调整室温、利用图片与视频监看家里 情况、在孩子们回家后调控家庭的安全系统等;这样一来,即使出门在外, 也可以随心所欲地调控家里的各项设施;
但是,由于目前无线信号容易被空中破解,手机、无线传感器与主机的通 信可以让他人复制,目前,手机、无线传感器与主机的通信的身份验证方法 最安全的是动态密码;主机在终端的信息时,主机与终端之间通过这个动态 密码进行身份验证;由于真随机数难于产生,并且密匙传输也是通过无线传 输,或者密匙不变,只要计算量足够,都可以破解,这种身份的验证方法不 安全,这给人们使用智能家庭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一旦被未经授权人 非法使用,容易引起隐私泄密的情况,给正在兴起的对家庭设施的远距离操 作产品的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阻碍了这些行业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 展;
为了解决目前主机与终端身份验证不安全、不可靠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 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安全可靠的、可产生一次性动态密匙并且 安全传送的动态密匙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通过碰撞来 传输密匙的密码系统,终端可以是手机、感应器、家庭设施、车的钥匙、遥 控器等。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解决一种带安防与智能家居功能的固定电话的安全 使用问题,使用人可以放心使用,不存在被未经授权人非法使用,引起隐私 泄密的情况。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碰撞来传输密匙的密码系统,由主机 和终端组成,主机至少含有微处理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真随机码密匙发生 器、碰撞感应器;终端至少含有微处理器、非易失性存储器、触点;主机的 碰撞感应器和终端触点产生碰撞时,真随机码密匙发生器可以从碰撞引起的 物理现象产生随机数,随机数分段存入非易失性存储器,组成一组密匙,同 一次碰撞接触产生了一个主机与终端的私有的物理连接,这组密匙中的密匙 通过这个物理连接传输到终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主机与终端在限定的时 间内通过一个公开或私有信道进行通信时,发起方的通信内容由这组密匙中 的一个密匙加密,得到密文与密匙编号,接收方用对应的密匙解密后得到明 文。
主机和终端通过二条以上的双向通信通道连接,其中一条双向通信通道是 从碰撞中得到,这条通信通道的私有性保证了密匙的安全;另一条双向通信 通道是公用通信通道,用于传送密文。
以终端是手机,主机是带安防功能的固定电话宅灵通为例:主人每天出门 前,用终端碰撞一下主机,主机里的碰撞感应器发出种子,驱动真随机码密 匙发生器发出预定数量的密匙,密匙不但在主机里保存,还通过这次碰撞产 生的物理连接,将密匙传到终端,终端向主机发出的命令,主机向终端发出 的信息,均用机内保存的密匙加密,每次成功通信后,所用的密匙会自动删 除,前后使用的密匙之间没有任何数学关系,是真随机密匙,一匙一用,根 本杜绝了用计算机破译的可能性;要伪造出每次密匙,在密码学中已证明是 不可能的,因此具有最理想的安全性经济性。
因此,本发明的一种通过碰撞来传输密匙的密码系统的特征在于:在主机 内具有真随机码密匙发生器IC3,密匙既不是由键盘输入,不是固定不变,也 不是由任何算法产生的,而是来自使用者主动的碰撞产生的真随机码;密匙 产生后,是通过一个碰撞产生双向通信通道传输的,该双向通信通道的私有 性保证了密匙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了远程监控的身份识别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本系统的主机和终端的功能框图;
图2本系统的工作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文庆,未经谭文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88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