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醇介质酸法制备红薯淀粉糊精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29069.1 申请日: 2008-06-23
公开(公告)号: CN101611837A 公开(公告)日: 2009-12-30
发明(设计)人: 郝晓敏;谷长生;宋文东;颜建斌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海洋大学
主分类号: A23L1/09 分类号: A23L1/09;A23L1/216;A23L1/28
代理公司: 湛江市三强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庞爱英
地址: 524088***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介质 法制 红薯 淀粉 糊精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化工食品领域,特别是一种醇介质酸法制备红薯淀粉糊精的方法。

背景技术

淀粉是一种来源丰富的可再生性资源,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的种子、根、茎等组织中,尤其是各类如稻米、小麦、玉米等植物。马铃薯、木薯、甘薯的组织中也大量贮存淀粉。由于淀粉原料来源广泛,种类多,产量丰富,而且廉价。研究和开发淀粉化学品是极有价值的。淀粉及其深加工产品除广泛应用于食品中以外,还用于纺织、医药、饲料、石油钻井、铸造、建筑涂料等工业中,成为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原料。

甘薯又名红薯、红苕、红芋、白薯、山芋、番薯、甜薯、地瓜等,属旋花科,一年生植物。主要产区在北纬40°以南,其中世界甘薯产量的90%在亚洲。甘薯适应性强,喜温暖多光,耐旱耐碱,我国南北方皆有栽植,资源丰富,是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种植面积700万公顷以上),产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达1亿多吨。甘薯是一种富含淀粉的植物,淀粉含量高达30%左右,成为天然淀粉重要来源。

酸法水解是淀粉改性方法中最古老的一种,它的主要优点是工艺过程简单,在不显著破坏淀粉颗粒结构的基础上改变了淀粉的性能,并可获得不同聚合度的麦芽糊精制品。淀粉酸改性必须是在淀粉的糊化温度以下进行,水介质中糊化温度一般不超过60℃,这造成红薯水介质酸法水解工艺反应时间较长的缺点影响其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薯淀粉糊精制备方法,DE值为4~9,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6%、乙醇浓度95%、时间3.0h。所得产品的持水性比原淀粉大,吸湿性较强,酸解淀粉糊精的粘度与原淀粉相比数值下降。

本发明将13~15克红薯淀粉放入75~80ml乙醇溶液中,用浓度2~6%的盐酸水解,加热至沸点79~81℃,回流并连续搅拌,水解后过滤分离出淀粉麦芽糊精,分散在蒸馏水中,用10%NaOH中和至pH=7,脱水、蒸馏水洗涤7遍,用乙醇脱水4次,40~50℃干燥6小时制备红薯淀粉糊精。

本项发明以红薯的淀粉为原料,在高于水介质糊化温度的条件下以不同浓度的酸--醇水解制备淀粉糊精,反应时间较短,工艺简单实用,生产中需要的投资少,技术适合广泛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红薯主要产区在北纬40°以南,适应性强,喜温暖多光,耐旱耐碱,我国南北方皆有栽植,资源丰富,是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产量居世界首位达1亿多吨。红薯是一种富含淀粉的植物,淀粉含量高达30%左右,成为天然淀粉重要来源。本项发明是以红薯淀粉为原料制备附加值更高的淀粉糊精物质,为红薯淀粉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种可行的的方法。本项发明的创新性在于酸法水解是淀粉改性方法中最古老的一种,它的主要优点是工艺过程简单,在不显著破坏淀粉颗粒结构的基础上改变了淀粉的性能,并可获得不同聚合度的麦芽糊精制品。淀粉酸改性必须是在淀粉的糊化温度以下进行,水介质中糊化温度一般不超过60℃,这造成红薯水介质酸法水解工艺反应时间较长的缺点影响其推广应用。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水解适宜的工艺条件,酸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6%、乙醇浓度95%、时间3.0h(表1、2、3)。

表1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

表2  酸解实验方案及结果分析

表3  方差分析

F0.01(2.17)=6.11    F0.05(2.17)=3.59    F0.1(2.17)=2.64

本发明测定了红薯淀粉糊精的持水性(表4)、吸湿性(表5)、粘度(表6)性质。结果表明,持水性比原淀粉大,吸湿性较强,酸解淀粉糊精的粘度与原淀粉相比数值下降。

表4  淀粉糊精的持水性测定

表5  淀粉糊精吸湿性测定

表6  不同温度原淀粉和水解淀粉的粘度值

实施例1

红薯淀粉糊精醇介质酸解工艺流程:

13~15克红薯淀粉→放入75~80ml乙醇溶液中用浓度2~6%的盐酸水解→加热至沸点79~81℃,回流并连续搅拌,水解后过滤分离出淀粉麦芽糊精,分散在蒸馏水中,用10%NaOH中和至pH=7,脱水、蒸馏水洗涤7遍,用乙醇脱水4次,40~50℃干燥6小时制备红薯淀粉糊精。

实施例2

红薯淀粉糊精的持水性测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90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