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GSM网络的智能化载波调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9255.5 | 申请日: | 200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1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06 | 分类号: | H04W16/06;H04W72/12;H04W88/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卫东 |
地址: | 510663广东省广州市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gsm 网络 智能化 载波 调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网络资源调度技术的实现方法,具体是指应用于GSM网络的智能化载波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高速发展,GSM网络话务量也在不断增加,用户对无线载波资源的要求,在空间、时间上存在着分布不平衡、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将基站扇区(BTS)的载波资源进行统一化、智能化调度,进而实现网络的优化分布,提高无线资源利用率。
目前,实现无线覆盖领域的载波调度主要依靠“载波池”产品实现,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线资源跨区域、跨时段的优化调度,但是由于其核心技术还是基于模拟的“切换单元”实现,调度算法仅支持单一的“定时开关”方式,对于突发话务量的骤升现象缺少实时响应能力,因此在制造成本、设备维护及用户操作上都存在不足。
GRRU系列产品核心部件皆基于数字技术实现,易于通过软件控制载波开启、关断及频点配置,为智能载波调度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同时GRRU产品覆盖端机(DRU)可以统计自身承载话务量,进而了解其覆盖区域GSM网络资源使用情况,为智能载波调度技术的相关算法提供了逻辑处理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应用于GSM网络的智能化载波调度方法,其可较好解决智能化载波调度策略,解决GSM网络无线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应用于GSM网络的智能化载波调度方法,其步骤包括:
射频拉远单元的监控主机通过数字板从机获取FPGA芯片统计的原始话务量数据,并转换为标准话务量数据,根据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对目标小区相应采用载波支援模式或者载波备用模式的调度策略,从而实现载波智能调度;
采用载波支援模式时,具体步骤为:
首先判断目标小区的相邻小区的上行标准话务量数据是否高于载波开启话务量门限,如果是,则采用动态信道映射方法映射工作信道至数字板,打开工作信道的载波开关,开下行功放,对目标小区覆盖区域进行载波支援,并保持上、下行功放打开至少持续一小时;继续检测目标小区上行话务量;
如果相邻小区承载的工作信道上行标准话务量数据低于载波关闭话务量门限,则采用软关断方法关闭工作信道载波,采用动态信道映射方法映射检测信道至数字板,打开检测通道的载波开关,关闭下行功放,并实时检测目标小区上行话务量;
采用载波备用模式时,具体步骤为:
首先判断目标小区标准话务量数据是否高于载波开启话务量门限,如果是,则打开主扇区的备用扇区载波开关,保持备用载波开启状态至少一小时,继续检测目标小区话务量;
如果目标小区标准话务量数据低于载波开启话务量门限,采用软关断技术关闭备用扇区的载波,并实时检测目标小区话务量。
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原始话务量采样数据转换为标准话务量数据的公式为:b=(a/N)*8,其中:原始采样数据为a,a的单位为chips,标准话务量数据为b,b的单位为Erlang,N为采样比例常数,N=5760000,单位为:chips/Erlang。
所述动态信道映射方法是指:DRU设备的物理信道列表中共设有N个物理信道,在检测目标小区的相邻小区上行话务量时,监控主机控制其映射选择器将检测信道组中的1~N个检测信道编号设置为工作信道,并写入物理信道组,以此来实现对目标小区的相邻小区承载话务量情况的检测;在进行载波支援时,监控主机将其对应的DAU信道编号列表设置为工作信道,并写入物理信道组,实现数字接入单元的信源拉远覆盖的目的;
监控主机中分别保存DAU信道列表和检测信道列表,物理信道列表保存在数字板从机中;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由监控主机控制映射选择器将DAU信道列表或检测信道列表设置入数字板从机后,则可以实现不同的工作状态,进而实现动态的载波信号映射。
所述软关断方法是指:在一台GRRU设备覆盖端机即射频拉远单元中,在保证主扇区载波下行功率不变的前提下,逐级、缓慢地降低备用扇区的一路或多路载波的下行功率,最后关断其信号,其由监控主机与数字板从机配合处理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92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伪仿生扑翼飞机
- 下一篇:可移动圆形注塑游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