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FID标签反碰撞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9579.9 | 申请日: | 200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4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程良伦;刘洪涛;林伟勇;古连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fid 标签 碰撞 控制 方法 | ||
1.一种RFID标签反碰撞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
步骤1)阅读器发送Active指令Request(R_prefix2,L+1),请求符合要求的标签应答;
步骤2)处于准备状态的标签接收到指令后,比较自身T_prefix是否与Active指令的R_prefix2相等,如果是,则响应;否则继续等待Active指令;
步骤3)阅读器接收标签的返回信息,如果无标签响应,转到步骤8);如果只有一个标签响应,识别这个标签,进一步处理后发送Quiet指令,然后转到步骤8);如果碰撞,分两种情况处理:如果R_prefix2=0,则直接识别全“1”和全“0”两个标签,对他们处理后,转到步骤8);否则转到步骤4);
步骤4)统计Ncb、Nc、N1和Nr的值:
Ncb:是T_prefix的值,它表示标签ID中比特“1”的个数;
Nc:表示阅读器所接收到的数据中,发生碰撞的总位数;
N1:表示在阅读器所收到的数据中,已经识别出来的比特“1”的个数;
Nr:表示标签ID中还没有被识别的比特“1”的个数;
①如果Nr=1或者Nr=Nc-1,直接识别Nc个标签;如果采用了JDS算法,且R_prefix1不等于2L-1,则采用回跳策略产生下一次Request指令,转步骤6);否则转到步骤8);
②如果Nr≠1且Nr≠Nc-1,转到步骤5);
步骤5)采用JDS算法,阅读器将当前的R_prefix1压入堆栈,如果是Active指令后的第一次采用JDS算法,则把2L-1压入堆栈,然后根据碰撞的数据产生下一个Request指令,也即将R_prefix1值中最高碰撞位x置0,高于该位的值不变,得到新的R_prefix1值,形成下一次Request指令Request(R_prefix1,x);
步骤6)处于激活状态的标签收到Request指令后,比较自身ID的L-1~x位是否小于等于R_prefix1,符合则响应,否则继续保持活动状态;
步骤7)阅读器收到标签的返回数据,检测是否有碰撞:
①如果没有碰撞,就直接识别标签,并检查R_prefix1是否等于2L-1,如果是,转到步骤(8);否则,采用回跳策略,产生下一次Request指令转步骤6);
②如果发生碰撞,转到步骤4);
步骤8)R_prefix2加1,如果溢出,识别过程结束,否则转到步骤1);
其中:激活指令Active:指令格式为“Active(R_prefix2)”,假设标签ID的长度为L,R_prefix2需占log2 L个比特;处于准备状态的标签收到此指令后,比较自身的T_prefix是否与R_prefix2相等,如果是则响应,否则继续保持准备状态;在实际的操作中,为了使标签识别这两种指令,文中采用“Request(R_prefix2,L+1)”来实现Active指令的功能;标签只需检测Request指令的第二个参数是否为L+1,便可区分Active和Request指令;
请求指令Request:该指令带有两个参数,格式为“Request(R_prefix1,x)”;假设标签ID的长度为L,x可以取[0~L]的任意值,占log2 L+1个比特值;x的作用与JDS算法问询指令中的“x”相似,表示标签ID发生碰撞的最高位的下标,标签ID的下标为0~L-1,;处于活动状态的标签收到该指令后,比较自身ID的L-1~x位是否小于或等于R_prefix1,如果是则应答,否则不应答;处于准备状态的标签不应答;
静默指令Quiet:对已经识别并处理的标签发送Quiet指令,使标签进入静默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957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