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复合阻燃耐候ABS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9980.2 | 申请日: | 200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8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望;汪克风;陶巍;谢家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赛特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广东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K13/02;C08K5/3492;C08K5/03;C08K5/3475;C08K5/132;C08K5/3435;C08K5/357;C08K5/17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尹文涛 |
地址: | 5284***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复合 阻燃 abs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复合阻燃耐候ABS。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人电脑的日益普及和家用电器的不断更新,在个人电脑外壳、复印机外壳、打印机外壳、电器外壳、空调面板等相关领域,人们对耐候级的阻燃ABS专用材料的需求愈来愈大,然而,由于ABS嵌段共聚物的特殊性,其中的丁二烯组分由于含不有饱和双键,致使其耐候性较差,在室外或长期日光照射后易老化变色,甚至龟裂,从而降低了综合的物理机械性能,因此阻燃ABS复合材料也同样也无法从根本上避免耐候性能差,短时间内容易产生变色的问题;目前,阻燃ABS材料制造方法为如下两种方式:1、聚合法,用非丁二烯的橡胶相代替丁二烯的B相,与丙烯睛-苯乙烯聚合物嵌段共聚,然后造粒生产出诸如ACS、AES等耐候ABS材料,此种方法生产的材料虽然综合性能优越,但设备投资大,能耗高,工艺复杂,污染环境效率低,产品成本高;2、共混法,用聚合好的ABS共聚物,混入添加型阻燃剂,经机械共混挤出造粒生产出阻燃耐候ABS,此种方法生产的材料虽然投资小,能耗低,不污染环境,成本低,但耐候性能差,由于添加阻燃剂的结果,导致冲击性能较低。
为此,人们对ABS的耐燃烧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有采用在十溴联苯醚或十溴二苯醚阻燃ABS添加很少量的阻燃剂这样的方法来提高ABS的阻燃性,但由于十溴联苯醚或十溴二苯醚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惡英,由于二惡英是毒性严重的脂溶性物质,它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很大,故此在许多国家对十溴联苯醚或十溴二苯醚的使用进行了极大的限制。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有必要强制要求降低类似家用电器外部件和汽车内饰件等贴近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塑料产品对人类及整个世界的危害,因此寻求环保化阻燃剂势在必行。
采用环保型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在阻燃性方面可与十溴联苯醚或十溴二苯醚相媲美,由于其对力学性能的损耗很大了,而且耐候性能欠佳,不太适合单独用于耐候ABS。乙撑双(四溴邻苯二甲酰胺)阻燃剂具有优异的耐候性,但对力学性能影响较大且成本增加很大。三-(三溴苯氧基)氰脲酸酯阻燃剂(简称溴代三嗪)与ABS相容性较好,对力学性能影响较小,耐候性表现也比较突出,只是添加量相对较多,如果单独使用成本偏高。
为此,现有的ABS材料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力学性能和耐候性能强、阻燃性能好,生产成本低的环保复合阻燃耐候ABS。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环保复合阻燃耐候ABS,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ABS 60-95份
溴代三嗪 5-20份
十溴二苯乙烷 1-7份
三氧化二锑 1-8份
紫外线吸收剂UV-326 0.1-0.5份
紫外线吸收剂UV-531 0.1-0.6份
光稳定剂UV-3346 0.1-0.8份
加工助剂 0.5-1.5份。
如上所述的一种环保复合阻燃耐候ABS,其中该ABS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ABS 70-85份
溴代三嗪 9-15份
十溴二苯乙烷 2-6份
三氧化二锑 2-5份
紫外线吸收剂UV-326 0.2-0.4份
紫外线吸收剂UV-531 0.2-0.4份
光稳定剂UV-3346 0.2-0.5份
加工助剂 0.7-1.2份。
如上所述的一种环保复合阻燃耐候ABS,其中所述的加工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抗氧化剂1010 0.1-0.4份
抗氧化剂168 0.1-0.4份
润滑剂EBS 0.4-1.0份。
如上所述的一种环保复合阻燃耐候ABS,其中所述的加工助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抗氧化剂1010 0.1-0.3份
抗氧化剂168 0.1-0.3份
润滑剂EBS 0.5-0.8份。
本发明中组分的性质:
1、ABS
化学名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赛特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广东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山赛特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广东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99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