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蛭弧菌在消除禽蛋及肉类携带的常见致病菌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0158.8 | 申请日: | 200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1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蔡俊鹏;马小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B5/16 | 分类号: | A23B5/16;A01N63/00;A01P1/00;C12N1/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盛佩珍 |
地址: | 51064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弧菌 消除 禽蛋 肉类 携带 常见 致病菌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细菌及其应用,具体是指一种蛭弧菌在消除禽蛋及肉类携带的常见致病菌的应用,特别适用于畜禽养殖环境、禽蛋肉的保藏及其加工过程中常见致病菌的消除。
背景技术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食品安全看作是一个世界性的挑战。近年来,全球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发,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据WHO统计,发达国家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而一些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往往是致人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显示,除意外事故和人为因素以外,食源性疾病主要是由微生物和化学药物所引起的。根据中美两国CDC近10年的统计结果,在中美两国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均占总数的50%左右,而化学物质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占总数的比率在美国是1%左右,在中国是27%左右。国内外的各种资料和统计数据表明微生物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罪魁祸首。近20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产品占整个食品行业的比重越来越大,肉、乳、蛋和水产品是动物性食品中的主要种类。根据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的统计结果,我国肉类产品2003年的产量为6920万吨、禽蛋量为2606.8万吨,肉类和蛋类的年产量均为全世界第一。但是,我国肉类的年出口量仅为60多万吨,不到总量的1%,禽蛋类的出口量更是微乎其微,其原因之一是微生物污染等食品安全问题。引发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普遍存在,但并不是时时刻刻都会引起食源性疾病,这些致病微生物与其周围的非致病菌及环境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处于微生态的平衡状态,而当这种平衡被打破以后,致病的微生物大肆生长,从而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我国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破坏使这一问题日益突出。
对于禽蛋及肉类携带的致病菌的控制,目前还没有任何资料报道,现有的资料只是从畜禽养殖过程中采取一些措施,例如:使用抗生素,以消除或者减少其活体携带的致病菌,虽然这种源头措施或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但是对畜禽有副作用,直接影响了禽蛋及肉的质量。例如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致病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疫苗的使用虽然是个途径,但免疫效果不明显,特别是目前人们为了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选用的毒株越来越强,反而有潜在的致病危险。然而,蛭弧菌作为一类具有裂解致病菌的特殊细菌,不仅可应用到畜禽从养殖到食用前的全过程,而且不会导致细菌出现抗性,也无噬菌体疗法中宿主过于专一的缺点,因此蛭弧菌作为一类致病菌的生物消除剂具有相当的优势。
如能在畜禽从养殖、畜禽产品运输、食用或加工前,先进行致病菌的生物消除工作,则可以减少或消除食物中毒的机率,特别是可为禽蛋及肉产品的加工提供优质原材料和加工上的便利。因此,利用蛭弧菌消除禽蛋及肉类携带的致病菌以提高和改善禽蛋及肉的安全性,对人类健康和我国禽蛋及肉类加工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通过研发找出适用于消除禽蛋及肉类携带的常见致病菌的蛭弧菌,从而提供一种高效、无毒无副作用的蛭弧菌在消除禽蛋及肉类携带的常见致病菌的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蛭弧菌在消除禽蛋及肉类携带的常见致病菌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及其条件:
步骤一:蛭弧菌的分离纯化
对采集的水体或底泥进行预处理,接种增殖蛭弧菌的嗜水气单胞菌,倒双层平板,在含宿主菌的双层平板上出现噬菌斑,挑取不断扩大的单斑,再按微生物学方法液体增殖培养、双层平板检验,再次挑取不断扩大的单斑,并重复若干次,至单噬菌斑传代形成形状、大小、透明度均一致的噬菌斑,即为一株蛭弧菌纯菌株,按同一时间内单斑大小计,分离出2株蛭弧菌纯菌株,所述蛭弧菌于2008年1月13日在位于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内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Bdellovibrio sp.BDF01,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8008和Bdellovibrio sp.BDF02,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8009;
步骤二:蛭弧菌液的制备
将2株蛭弧菌分别进行发酵培养,分别制成浓度为102~1012pfu/ml的蛭弧菌液,待用;
步骤三:蛭弧菌在消除禽蛋及肉类携带的常见致病菌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01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用安装系统
- 下一篇:用于静态图片或视频摄影的图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