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UV涂料及其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0170.9 | 申请日: | 200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8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至诚涂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4/00 | 分类号: | C09D4/00;C09D5/1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049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uv 涂料 及其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UV涂料及其制作工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抗菌UV涂料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UV涂料亦称为紫外光固化涂料,UV涂料具有高硬度、高抗刮、高耐化等优点,UV涂料的用途十分广泛,UV涂料能够涂饰于各种民用电子产品的表面。但是,在现代生活中,各种环境中均存在细菌,特别是随着现代社会污染的加重,各种细菌、病菌容易滋生和繁殖,特别是对于人体经常接触的各种家电产品和电子产品,例如相机、手机等,而UV涂料没有抗菌和杀菌功能,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相机、手机等产品的表面会带有一定数量的细菌,为防止这些细菌、病菌传染到人体上,人们对漆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漆层具有抗菌、杀菌特性,通过漆层自身的抗菌特性自行将附着在漆层上的细菌、病菌等杀灭。
为使漆层具有抗菌特性,以满足现代各种产品对表面漆层的要求,目前有公告号为“CN1712459”、专利名称为“包含纳米银颗粒的抗菌涂料以及使用该抗菌涂料的涂敷方法”的中国专利揭示了一种新型的抗菌UV涂料,该专利中,它先将纳米银颗粒分散到具有预定浓度的乙醇中制成纳米银-乙醇分散溶液,再将纳米银-乙醇分散溶液注入异丁醇溶液中,从而制成纳米银颗粒的母料,最后将母料注入纯净的UV涂料中,从而制成抗菌UV涂料。它是以乙醇溶液和异丁醇溶液作为溶剂,使纳米银颗粒通过此类溶剂分散到纯净的UV涂料中;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纳米银颗粒分散不均匀,使漆层的抗菌特性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菌UV涂料及其制作工艺,工艺简单,易于生产加工,且纳米银分散均匀,使抗菌UV涂料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杀菌特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抗菌UV涂料,抗菌UV涂料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杀菌特性,能够自行杀灭附着在涂料上的细菌、病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抗菌UV涂料的制作工艺,它包括抗菌原液制作步骤、抗菌母液制作步骤、UV涂料半成品制作步骤和抗菌UV涂料制作步骤;
抗菌原液制作步骤为:将纳米银粉末和润湿分散剂按比例混合制成抗菌原液,按重量比计算,纳米银粉末和润湿分散剂占抗菌原液总重量的比例分别为:
纳米银粉末 30-50%,
润湿分散剂 50-70%;
抗菌母液制作步骤为:将抗菌原液与聚酯丙烯酸酯一起研磨制成抗菌母液,按重量比计算,抗菌原液与聚酯丙烯酸酯占抗菌母液总重量的比例分别为:
抗菌原液 50-70%,
聚酯丙烯酸酯 30-50%;
UV涂料半成品制作步骤为:将酚醛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光引发剂、硅氧烷表面助剂、丙烯酸酯单体混合制成UV涂料半成品,按重量比计算,各个组分占UV涂料半成品总重量的比例分别为:
酚醛环氧丙烯酸酯 10~20%,
聚氨酯丙烯酸酯 10~50%,
聚酯丙烯酸酯 5-20%
光引发剂 1~10%,
硅氧烷表面助剂 1~5%,
丙烯酸酯单体 20~30%;
抗菌UV涂料制作步骤为:将抗菌母液和UV涂料半成品混合制成抗菌UV涂料,按重量比计算,抗菌母液和UV涂料半成品占抗菌UV涂料总重量的比例分别为:
抗菌母液 1~10%,
UV涂料半成品 90~99%。
在抗菌UV涂料制作步骤中,抗菌母液和UV涂料半成品是放入高速分散机进行混合的,使抗菌母液中的纳米银均匀分散在抗菌UV涂料中,纳米银占抗菌UV涂料的总重量的0.5~5%。
在抗菌原液制作步骤中,纳米银粉末是1000目以上的纳米银,润湿分散剂为高分子铵盐。
在抗菌母液制作步骤中,抗菌原液与聚酯丙烯酸酯的研磨细度为5微米以下。
在UV涂料半成品制作步骤中,所述光引发剂为α-羟酮。
一种抗菌UV涂料,按重量比计算,它包括以下组分:
纳米银粉末 0.5~5%,
润湿分散剂 0.5~5%;
聚酯丙烯酸酯 10~20%;
酚醛环氧丙烯酸酯 10~20%,
聚氨酯丙烯酸酯 10~50%,
光引发剂 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至诚涂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至诚涂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01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多相电压逆变器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采用液相外延法制备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