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水稻稻水象甲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水乳剂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0804.0 | 申请日: | 2008-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3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龚洵胜;聂思桥;康林峰;李向阳;戴清香;王永江;李涛;裴晖;欧晓明;张伟兰;方环明;朱赞江;唐克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洵胜 |
主分类号: | A01N25/04 | 分类号: | A01N25/04;A01N43/56;A01N57/16;A01N57/28;A01N57/14;A01N47/22;A01N47/34;A01P7/0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娄底市兴娄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成实 |
地址: | 417000湖南省娄底市育才***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水稻 稻水象甲 杀虫 组合 及其 应用 乳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农作物害虫用的杀虫药物,尤其是防治水稻稻水象甲的杀虫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原产北美,为新大陆特有的昆虫种类,以野生禾本科、莎草科等潮湿地带生长的植物为食料。19世纪后半叶,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阿肯色、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萨斯等州开始大规模种植水稻,稻水象甲便转而成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并逐渐向南蔓延至墨西哥、古巴和多米尼加等地。1959年,稻水象甲又侵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流域,且为孤雌生殖型;10年后便扩展至全加州各稻区。至此,稻不象甲已遍及整个美国水稻种植区。20世纪70年代,孤雌生殖型稻水象甲传入亚洲。1976年在日本爱知具首见此虫,10年后便蔓延遍及全日本诸岛。
我国于1988年在河北省唐海县首次发现稻水象甲,此后,台湾(1990年3月)、天津(1990年6月)、秦皇岛(1990年7月)、北京(1990年8月)、辽宁(1991年7月)、山东(1992年6月)、浙江(1993年5月)、吉林(1993年7月)、福建(1996年4月)、湖南等省市也陆续报道了稻水象甲的发生。稻水象甲现已经成为水稻生产的一大潜在威胁,并已将其列为近年来重点加强防治的5个外来入侵生物之一,我国农业部将稻水象甲有效防治药剂的研究列为该部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稻水象甲是一种国际性重大检疫害虫,其成虫啃食稻叶、幼虫蛀食稻根,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5%-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导致绝收。国内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水象甲的已登记药剂有10%醚菊酯悬浮剂、0.3%氟虫腈颗粒剂及4%醚菊脂油剂,但防治效果不是很理想,存在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的缺陷,或存在用药量大,使用成本高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水稻稻水象甲的杀虫组合物及应用和水乳剂制备方法,做到杀虫效果好,延缓害虫的抗药性,降低农药使用成本。
本发明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数含量如下:
有效成分A 0.2-20%
有效成分B 0.7-75%
表面活性剂 0-14%
其余为载体、水、有机溶剂、增稠剂、稳定剂、抗冻剂、消泡剂、粘结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其中有效成分A+B的质量百分数占总质量的1-95%;
所述的有效成分A为氟虫腈,有效成分B为毒死蜱、敌百虫、敌敌畏、三唑磷、丙溴磷、丁硫克百威、仲丁威、异丙威、氟铃脲、氟虫脲、吡虫啉或啶虫脒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氟虫腈(Fipronil)化学名称为(R,S)-5-氨基-1-(2,6-二氯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酸本吡啶-3-腈;
毒死蜱(Chlorpyrifos)的化学名称为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逐磷酸脂;
敌百虫(Trichlorphon)的化学名称为O,O-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磷酸脂;
敌敌畏(Dichlovos)的化学名称为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
三唑磷(Triazophos)的化学名称为O,O-二乙基-O-(1-苯基-1,2,4-三唑-3-基)硫代磷酸酯;
丙溴磷(Profenofos)的化学名称为O-(4-溴-2-氯苯基)-O-乙基-S-丙基-硫代磷酸酯;
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的化学名称为2,3-二氢-2,2-二甲基苯并呋喃-7-基(二丁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甲酸酯;
仲丁威(Fenobucarb)的化学名称为2-仲丁基苯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
异丙威(Isoprocarb)的化学名称为2-异丙基苯基甲基氨基甲酸酯;
氟铃脲(Hexaflumuron)的化学名称为1-[3,5-二氯-4-(1,1,2,2-四氟乙氧基)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
氟虫脲(fIufenoxuron)的化学名称为1-[4-(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2-氟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
吡虫啉(Imidacloprid)的化学名称为1-(6-氯吡啶-3-吡啶基甲基)-N-硝基亚咪唑烷-2-基胺;
啶虫脒(Acetamiprid)的化学名称为N’-[(6-氯-3-吡啶基)甲基]-N-氰基-N’-甲基乙脒
上述杀虫剂原药可通过各种商业渠道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洵胜,未经龚洵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08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