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煤提钒矿石分解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1050.0 | 申请日: | 200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0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文;王明玉;李青刚;肖连生;张贵清;刘万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08 | 分类号: | C22B3/08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083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煤 矿石 分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煤提钒矿石分解方法。
背景技术
石煤是一种重要的含钒资源,石煤中的钒主要以类质同相的形式存在于云母中,要从石煤中提取钒,必须将钒从云母晶相中解离出来。目前石煤矿石分解大致分为全湿法工艺、火法-湿法联合工艺两大类。含钒石煤矿石分解全湿法工艺主要有硫酸常压浸出和高压浸出两种。采用常压浸出工艺,石煤先磨细至粒径0.106-0.071mm,再按石煤矿质量的15~30%加入硫酸,80~90℃浸出36~48小时,钒的浸出率一般为60~70%。石煤常压硫酸浸出,作业时间长,加工成本高。采用高压浸出,石煤也是先磨细至粒径0.106-0.071mm,再加入硫酸并通入氧气或空气150~180℃压煮4~8小时,硫酸用量与常压浸出大致相同,钒的浸出率一般为70~80%。石煤高压浸出工艺存在作业不连续,能耗高等缺陷。现已开发的石煤分解火法-湿法联合工艺有钠化焙烧-水浸、空焙烧-酸浸、钙化焙烧-酸浸、钙化焙烧-低温硫酸化焙烧-水浸等,其中空焙烧-酸浸工艺只适用于少数含钒石煤矿,而钙化焙烧-酸浸工艺,酸耗量大成本高,钒的浸出率一般只有50~60%。钠化焙烧-水浸工艺虽然钒的浸出率可达到70%以上,且适合各种类型的石煤矿,但含钒石煤加氯化钠焙烧,当温度达500℃以上,放出大量含HCl等酸性气体的烟气,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含钒石煤采用钠化焙烧提钒受到环保部门的严格限制。钙化焙烧-低温硫酸化焙烧-水浸工艺作业环境好,钒的浸出率可达到70~80%,但两次焙烧工艺烦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加快石煤提钒矿石分解速度,缩短作业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石煤提钒矿石分解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含钒石煤矿的分解步骤包括(1)矿石破碎,先将含钒石煤矿破碎至粒径小于0.154mm,(2)低温硫酸化焙烧,将破碎的含钒石煤矿按石煤质量的10%~40%加入浓度为95%~98%的浓硫酸拌匀,在150~350℃的温度下进行焙烧,焙烧时间为1~4小时,(3)水浸:将焙烧得到的焙砂按固液重量比1∶0.8~1.5加水,50~100℃搅拌浸出0.5~4小时。
先将含钒石煤矿磨碎,再加入浓硫酸拌匀,然后在较低温度下焙烧,确保硫酸及硫酸盐在焙烧过程不挥发和分解,焙烧得到的焙砂加水浸出,以取代现有的石煤提钒矿石分解方法,达到提高钒的分解率,降低加工成本等效果。
本发明实施的具体工艺过程为:
先将含钒石煤矿磨碎至粒径小于0.154mm,再按其质量的10~30%加入硫酸拌匀后,在150~350℃的温度下进行焙烧,焙烧时间为1~4小时,焙烧得到的焙砂按固液重量比1∶0.8~2.2加水50~100℃搅拌浸出0.5~4小时后过滤。
(V2O3)c+3H2SO4→V2(SO4)3+3H2O
(Al2O3)c+3H2SO4→Al2(SO4)3+3H2O
(Fe2O3)c+3H2SO4→Fe2(SO4)3+3H2O
(FeO)c+H2SO4→FeSO4+3H2O
(K2O)c+H2SO4→K2SO4+H2O
本发明与已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
1.含钒石煤低温硫酸化焙烧,可避免硫酸及硫酸盐的分解和挥发,硫酸利用率高,试剂用量少,作业环境好。
2.含钒石煤低温硫酸化焙烧,可有效破坏其云母晶相结构,使钒能顺利地从云母中解理出来。
3.含钒石煤低温硫酸化焙烧得到的焙砂加水搅拌钒容易浸出,作业周期短,生产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10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