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堆叠式背光源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2544.0 | 申请日: | 200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2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科;吕耀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H01L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6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堆叠 背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屏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堆叠式背光源的三色液晶显示屏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的液晶显示屏其背光源一般都采用冷阴极灯管或者发光二极管配合一光导,以提供一均匀的白色光源,该白色光源穿透滤色片后被过滤成为红、绿或蓝光,再经处理后才能显示全彩的图像。这种液晶显示屏虽然能显示全彩的图像,但是由于滤色片的成本很高,而且传统的背光源的部件很多、结构比较复杂,所以液晶显示屏的成本很难降低。另外由于背景光在通过滤色片时会损失光的强度,使得显示屏亮度被降低,同时也增加了显示屏的能耗。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需要滤色片从而降低显示屏成本,能提升显示屏亮度及降低显示屏能耗的堆叠式背光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堆叠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在基板上由下至上堆叠有三层分别镀有蓝、绿、红有机电发光层的能独立控制发光的电极,各电极之间相互绝缘。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在基板上按蓝、绿、红顺序由下至上依次堆叠。
进一步的,所述的玻璃基板表面贴有一层匀光膜。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源,采用在基板上由下至上堆叠的分别镀有蓝、绿、红有机电发光层的能独立控制发光的电极作为背光源,所以能根据需要直接提供红、绿或蓝光作为光源,不再需要滤色片过滤。由于本发明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远低于滤色片,所以能降低液晶显示屏的成本,而且由于光源不再经滤色片过滤,减少了光强的损失,所以能提升显示亮度同时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堆叠式背光源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是采用本发明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堆叠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在基板1上由下至上依次堆叠有三层分别镀有蓝、绿、红有机电发光层3、3’、3”的能独立控制发光的阳极2、2’、2”,各阳极2、2’、2”之间相互绝缘。
制作时,首先在附有铟锡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的玻璃基板1上光刻出蓝光的阳极22,再在蓝光的阳极22上面蒸镀蓝色的有机发光层23,再在蓝色的有机发光层23上蒸发一层能透光的10纳米厚的金属铝薄膜作为蓝光的阴极24;
然后在蓝光的阴极24上面溅射一层200纳米厚的铟锡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作为绿光的阳极32,再在绿光的阳极32上面蒸镀绿色的有机发光层33,再在绿色的有机发光层33上蒸发一层能透光的10纳米厚的金属铝薄膜作为绿光的阴极34;
最后在绿光的阴极34上面溅射一层200纳米厚的铟锡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作为红光的阳极42,再在红光的阳极42上面蒸镀红色的有机发光层43,再在红色的有机发光层43上蒸发一层能透光的10纳米厚的金属铝薄膜作为红光的阴极44。
所述的玻璃基板表面贴有一层匀光膜。
工作时,由于三层电极分别对应蓝、绿红三种不同颜色,通过对三种颜色的电极交替加电,能独立控制相应电极按时序交替发出蓝、绿、红光,使液晶屏交替显示蓝绿红的图像,由于交替显示的速度仅为150幅/秒,利用眼睛的暂留效应,可以形成场序混色,从而达到显示全彩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25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准光强信号采集与解调装置
- 下一篇:用于取向织构测量的高温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