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刷电机的外转子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2955.X | 申请日: | 200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4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徐迩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祥明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02 | 分类号: | H02K15/02;H02K1/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翰鸿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佳铭 |
地址: | 21301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外转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无刷电机的外转子及制造该外转子的方法,该外转子的轴套与壳体结合简单,稳固。
背景技术
无刷直流电机是机电领域中常见的一种电器,通常,无刷直流电机通称为无整流子直流电机,其中没有整流子与电刷的机械接触部,是以电子形态改变而动作的直流电机。上述电机多用作为控制电机,这种电机具有急剧地加速性、大的起动力矩、相应于电压变化有线性的转数变化及输入电流相对于输出力矩的直线性等优点。按结构分,无刷直流电机可分为内转子和外转子两种结构形式.
外转子电机主要由内定子和外转子两部分结构组成,外转子设置有壳体,其与轴套连接,在轴套内设置有轴,该轴一般通过过盈配合与轴套结合成一体,并通过轴带动外转子旋转。由于无刷电机的转矩较大,所以轴及轴套与壳体的连接要求较高。一般地,轴套与壳体的连接方式具有以下几种:
焊接方式,即将轴套与壳体的端壁进行焊接。然而,这种方式容易产生热变形,使整个转子壳体产生偏心。且,焊接的可靠性差,容易产生虚焊及裂纹等情形,影响产品质量。
铆接方式,在轴套与壳体之间通过铆钉进行连接,但这种方式工艺复杂,会增加工艺成本,且加工时间较长。
铸铝方式,这种方式模具复杂,制造不方便。
因为,需要发现一种在制造无刷电机的外转子时加工工艺简单,且能够保证加工精度及结合稳固的结合方式,从而制造一种无刷电机外转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轴套与壳体之间结合稳固的外转子,并利用金属可流动性原理和金属流动体积不变性原理,提供一种方便简单制造上述外转子的制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刷电机的外转子,包括轴套和壳体,壳体一端具有端壁,在端壁上设置有收容口,所述轴套设置于所述收容口内,其中所述端壁与所述轴套通过冷挤压结合。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轴套上端部与下端部,所述上端部的外径大于下端部,且在所述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具有凹槽,所述端壁经挤压后结合于上述上、下端部及凹槽上,端壁上对应上述凹槽形成突出部。另外,所述上端部的外侧具有滚花,所述端壁挤压后结合于上述滚花上。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刷电机的外转子的制造方法,该外转子包括轴套和壳体,壳体一端具有端壁,在端壁上设置有收容口,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所述轴套设置于所述收容口内,接着挤压端壁,使之与所述轴套结合。
通过上述装置及方法,无刷电机的外转子在制造时工艺简单,只需要通过冷挤压即可。且上述上下端部及凹槽的设置,可以保证轴套在轴向与壳体结合稳固。而滚花的设置能够保证壳体与轴套在圆周方向的转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一种无刷电机的外转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无刷电机的外转子的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无刷电机的壳体的剖面视图,以显示壳体端壁上的收容口。
图4是本发明一种无刷电机的壳体与轴套组装示意图,此时尚未挤压。
图5是本发明一种无刷电机的壳体与轴套组装示意图,此时已经挤压,并安装轴。
图6是本发明图5中部分放大图,以显示壳体与轴套挤压后的连接。
图7是本发明一种无刷电机的壳体与轴套安装并挤压后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无刷电机的外转子包括壳体1与轴套2。壳体1的一端具有端壁11,该端壁11的中间部分具有收容口111,上述轴套2即收容上述收容口111内。
请参阅图2所示,并配合参阅图1、3,所述轴套2包括上端部21及下端部22,且上端部21的外径略大于下端部22的外径。下端部22的外径与前述收容口111可以相配合。在上端部21与下端部22之间设置于凹槽23,其自下端部22向内凹陷。在上述上端部21上具有滚花211。
在组装时,请参阅图4所示,将下端部22自上述收容口111置入,并使上端部21自端壁11突出。如图4中所示F及F’的方向施力进行冷挤压。
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经过挤压,端壁11部分与上端部21的滚花211进行结合,部分突伸入上述凹槽23形成突出部112。部分与下端部22进行结合。
请参阅图1-7所示,轴3收容于轴套2内,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结合。而轴套2与壳体1通过冷挤压方式进行结合,效率高,仅需要一次挤压成型,便于加工,且产品的结合强度较高,使用常规的压接设备即可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祥明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祥明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29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