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筋混凝土池井无渗漏结构和防渗漏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2973.8 | 申请日: | 200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0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有才;张荣灿;吴菊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4/02 | 分类号: | E04H4/02;E04B1/6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混凝土 池井无 渗漏 结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木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无渗漏池井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和渗漏问题,是困挠钢筋混凝土结构池井质量的重大问题。有关学者、工程界人士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收缩裂缝的问题,提高结构体的抗渗漏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和发挥其正常的使用功能。
开始大家都着眼于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的使用,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忽视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自身潜力。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干缩而开裂,从而导致渗漏或结构开裂。近年来,国内在混凝土防渗工程上已经开始转向混凝土结构自身防水方面的研究,如掺改性聚丙烯纤维或UEA膨胀剂等新技术,但均属于单独掺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限,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池井无渗漏结构和防渗漏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钢筋混凝土池井无渗漏结构,包括该钢筋混凝土现浇的池底板和由框架柱及柱间墙构成的池壁,其特征在于:
1)所用混凝土材料为商品混凝土双掺粉煤灰、减水剂的基础上双掺聚丙烯纤维和低碱膨胀剂;
2)池底板钢筋为Φ16@100双层双向布置,池壁的水平钢筋为Φ10@100双层双向布置。
一种钢筋混凝土池井无渗漏方法,用于构建上述的钢筋混凝土池井无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材料上采用改性聚丙烯纤维和低碱膨胀剂双掺技术,利用纤维抑制混凝土早期产生的收缩裂缝;通过湿养护,利用膨胀剂的水化物产物钙矾石不断生成,在水泥硬化过程中使混凝土内部产生自应力,由此对混凝土产生补偿收缩,起到防渗开裂作用。
具体措施为:
1材料选择:在商品混凝土双掺粉煤灰、减水剂的基础上双掺聚丙烯纤维和低碱膨胀剂(UEA),利用纤维抑制混凝土早期产生的收缩裂缝;通过湿养护,膨胀剂的水化产物钙钒石不断生成,几微米的钙钒石结晶体,在水泥硬化过程中使混凝土内部产生自应力,由此对混凝土产生补偿收缩,起到防止开裂作用,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及耐久性。
2优化结构:有效配筋,采用直径小而间距密的钢筋结构,案例中的池底板钢筋为Φ16@100双向双层布置,池壁的水平钢筋为Φ10@100双向双层布置,能约束混凝土的塑性变形,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起到控制裂缝扩展、减少裂缝宽度的作用。
3施工措施:根据结构体形,设置有效强度和刚度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和模板,防止支架沉缩和模板变形引起混凝土不可恢复的变形和裂缝;并实施避免施工冷缝的连续浇灌混凝土施工方案。混凝土浇捣后,对混凝土结构采取保湿养护至少14天,为水泥水化提供足够的水份、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产生干缩裂缝;并确保膨胀剂的水化产物钙钒石的不断生成,使混凝土结构致密。
本发明首次应用于某大学露天架空超大、超长、架空游泳池结构,由于采用了混凝土双掺改性聚丙烯纤维和低碱膨胀剂的技术,同时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保证其足够的养护时间,自投入使用至今已有6年,至今末发生池底、池壁渗漏现象,使用单位对该工程的质量非常满意,反映较好。由于采用结构自防水,虽然双掺混凝土的价格比普通混凝土贵,但由于减少了粉刷层和附加防水层的处理,相比节约费用约50~100元/m2,取消附加防水直接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游泳池平面图
图2:游泳池剖面图
图3:游泳池剖面放大图
图4:钢筋纤维混凝土结构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是以露天架空游泳池为例,详述如下:参见图1、图2、图3。
1、游泳池概况:露天架空游泳池设在游泳馆三层框架结构的顶部,池内净尺寸为:长50m,宽25m,深1.2~2.0m。池壁由框架柱及柱间墙组成,墙厚300mm。池底为钢混凝土现浇板,板厚300mm。
游泳池上口的四周设有宽大的平台,平台标高为8.20m,南北长69.34m,东西宽55.54m,框架梁板结构,板厚120mm。游泳池和平台的混凝土为C30,抗渗S8。
2、钢筋纤维混凝土结构施工流程:参见图4
3、具体操作步骤
3.1配置模板、搭设支撑体系
3.1.1、将基层填土夯实,用钢管搭设一层结构的排架立柱,按720mm×790mm网格布置(立柱根部满铺50×300板方垫木,以防钢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架体沉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29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野生葡萄泛素结合酶基因序列
- 下一篇:网络电视或/和可视电话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