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环氧树脂涂料固化剂腰果酚醛胺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3592.1 | 申请日: | 200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8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於宁;李肇强;宋玮荣;赵峰;杨益平;马程骏;岳雅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涂料有限公司上海长风化工厂 |
主分类号: | C09D7/12 | 分类号: | C09D7/12;C09D16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世杰;应云平 |
地址: | 20006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环氧树脂 涂料 固化剂 腰果 酚醛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工业领域中的合成树脂和涂料行业,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以环氧树脂为基础的涂料用的配合剂,即一种腰果酚醛胺固化剂。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合成树脂,尤其在涂料、胶粘剂等领域应用更为普遍。为了获得具有实用价值的性能,环氧树脂需要使用固化剂使之交联固化,这时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粘附性、机械性能、电性能及耐化学药品腐蚀性。固化剂对环氧树脂固化后的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使用较多的是聚酰胺类的固化剂,但存在低温难以固化、固化后树脂的柔韧性、耐冲击性等机械性能较差的缺点。
国内也有通过曼尼希(Mannich)反应合成环氧树脂固化剂,但在原料上大多使用苯酚,其产品的最大缺点是固化后的柔韧性较差,比较脆。
在此领域,中国专利CN 1374292A曾报道以腰果壳液作为反应酚,合成环氧树脂固化剂,但由于原料的颜色过深,基本上无法在面漆配合中使用。
发明内容
鉴于用腰果苯酚改性的固化剂低温固化性能好,固化速度快,5℃仍可以固化,克服了低分子量聚酰胺树脂在10℃以下难以固化,5℃以下不能固化的缺点。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低毒性,克服了多元胺及其衍生物固化环氧树脂时存在的固化脆性问题,同时具有优异的耐水性和耐化学性,本发明者对腰果苯酚类固化剂的合成作了锐意改进,使之比一般的酚醛胺固化剂具有更好的耐水性及柔韧性。并且基本不影响面漆的调色。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的主要成分为腰果酚醛胺,其特征是,所述的腰果酚醛胺的合成配方以重量百分率计包括下列组分:
腰果酚 60~70%;
多元胺 20~30%;
甲醛或多聚甲醛 10~20%;
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 1~5%。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所述的固化剂中,多元胺可与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发生交联反应。酚羟基对固化反应有明显催化作用,在低温(5℃以下)下仍然如此。苯环上的长链烃基取代基,具有良好的憎水性及柔韧性,比一般的酚醛胺固化剂具有更好的耐水性及柔韧性。并且通过对原料的提纯改良使产品的颜色基本不影响面漆的调色,且性能方面更优于前者。
在上述配合中,所述的多元胺是脂肪族多元胺,选自乙二胺,己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间苯二甲胺中的一种。
按照本发明,具体的合成方法是:以腰果酚、甲醛或多聚甲醛、多元胺为原料,通过曼尼希(Mannich)反应而制得腰果酚醛胺,合成过程如下:
按配比取腰果酚,多元胺,混合均匀后,分批加入甲醛的37重量%水溶液或多聚甲醛,温度控制在55~60℃,加入的时间为0.5~1.0小时,随后加入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升温至70~80℃,保温3~5小时,真空脱水,温度70~80℃,最高不超过90℃,真空度控制为720~740mmHg以上,脱水至无水蒸出为止。
按本发明制得的腰果酚醛胺固化剂的具体性能指标如下:
外观:浅色粘稠状液体;
固含量:95~99%;
胺值:250~500mgKOH/g;
活泼氢个数:3;
粘度:3000~12000mPa·s;
纯度:≥99%。
该腰果酚醛胺固化剂用于制备环氧防锈漆,取得良好效果,其冲击强度50kg·cm,附着力1级,在盐水中浸泡数小时不起泡、不膨胀、不渗色,硬度1H~2H。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决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一个500ml反应瓶上,装备搅拌器、冷凝器、分水器、温度计,从加料口加入腰果酚150克、乙二胺30克,搅拌均匀,分批加入多聚甲醛15克,温度控制在60℃以下,加入时间0.5小时,加入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2克后升温到70~80℃,保温4小时,然后进行真空(真空度740mmHg以上)脱水,最高不超过90℃,脱水至无水蒸出为止。产品为淡黄色粘稠状液体、固含量为96%、胺值300mgKOH/g、活泼氢个数3个、粘度7000mPa·s、纯度99%。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涂料有限公司上海长风化工厂,未经上海涂料有限公司上海长风化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35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