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3623.3 | 申请日: | 2008-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1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毕湘利;顾伟华;赵时旻;应名洪;朱沪生;林雪峰;周芳;冯娟;范恒;周向争;张伟平;王长年;张亮;陈晓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0 | 分类号: | G06Q50/00;G07B1/00;G07B3/00;G07B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洁 |
地址: | 2011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交通 自动 检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的自动售检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全球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了新一轮发展阶段。在布局上,实现从“单线建设”,向多层次、立体化、综合性的架构建设转变;在功能上,实现以了智能化、信息化为标志的大客流、大线网、大交易量的智能管理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发达程度,不仅成为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先进性的表征,更是体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将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的系统、设施及其产业,已从局部大城市的点布设,向中等城市和网面的布设转变,形成了产业雏形;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大的区域性市场。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已拥有轨道交通运营里程504.63公里(上海到2007年底累计建成230公里)。到2020年,全国将有近25个城市要建设总长1500公里的轨道交通,其中上海将建成18条线,总里程970公里;到2050年,我国总建设里程可达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将超过8000亿元。
在我国网络化、智能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规模化的建设与发展背景下,其所呈现的巨大的现实和潜在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目前,轨道交通的自动售检票系统架构取决于轨道交通的管理系统架构。在复杂的大型交通系统中,自动售检票系统管穿于系统各个层次以及交通平台,而自动售检票系统对于实时性、准确性以及反应速度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轨道交通的自动售检票系统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要求:一是,满足路网捷运化和信息化的需求,具备较大存储容量和高速处理能力;二是,满足路网换乘、票务结算的需求,具有高的运营管理效率、好的稳定性,以及较强的适应性和较好的经济性。
发明内容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包括:票卡单元、终端交易设备、车站计算机管理系统、线路中央计算机管理系统、清分中心系统;
所述票卡单元使用于终端交易设备;终端交易设备与车站计算机系统相连接;
所述车站计算机管理系统,与线路中央计算机管理系统连接,若干车站计算机管理系统将票务交易数据发送至本线路的中央计算机管理系统;
所述线路中央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轨道交通信息网与其他线路中央管理系统以及清分中心系统相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基于轨道交通的五层链路架构,从票卡单元、终端交易设备到车站计算机管理系统、线路中央计算机管理系统、清分中心系统;票务交易数据由终端交易设备对票卡单元内存储的交易信息进行读写而产生,经由车站计算机管理系统、线路中央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轨道交通信息网逐级传送至清分中心系统,清分中心系统与公共交通清算中心进行数据连接交换,按照与设定的管理和运营参数处理交易数据,再将结果反馈,经由线路中央计算机管理系统、车站计算机管理系统,最终通过终端交易设备对票卡单元内存储的交易信息进行读写更新,完成自动售检票交易。
本发明所述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从功能角度,具备较大存储容量和高速处理能力,满足路网换乘、票务结算的需求,具有高的运营管理效率、好的稳定性,以及较强的适应性和较好的经济性;从技术角度,实现了跨线站内换乘和清分;从运营管理的角度看,实现全路网的票款、客流和运营管理;从投资的角度看,符合轨道交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实现全路网的分级集中式系统,减少投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轨道交通自动票务售检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车站计算机管理系统与终端交易设备的星形以太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实现方式:
如图1,为便于说明,我们将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结构分成5层链路说明,包括:票卡单元层、终端交易设备层、车站计算机管理层、线路计算机管理层、清分中心层。各层内的系统模块具体作用及实施方式如下:
(1)车票单元层:
车票单元包括单程票、交通卡等,其作用是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完成记录、传递乘客使用轨道交通情况的功能。其与终端设备共同构成了全网智能管理系统的操作层功能,实现系统的基本票务信息的产生及采集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36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