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激光侧擦除型受控时延信号约束转移传送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3782.3 | 申请日: | 2008-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1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敏;李孟超;郑刚;庄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2/00 | 分类号: | G02F2/00;G02F3/00;G06E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9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擦除 受控 信号 约束 转移 传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光信号处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红激光侧擦除型受控时延信号约束转移传送系统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申请号为200810033697.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提供了一种全光系统的侧写入型的受控时延信号约束转移传送系统,该受控时延信号约束转移传送系统虽然运行速率高、抗干扰力强,能避免受电磁干扰,但由于是利用紫或紫外激光相干涉在光纤内直接形成移动光栅组的系统,所以存在着以下缺点:
1)紫外光不是可见光,导致其系统调整相对困难,极不方便;
2)紫光激光器或紫外光激光器制造相对困难并且价格比较昂贵,从而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制造成本;
从而造成该受控时延信号约束转移传送系统的使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系统调整方便,制造成本低的红激光侧擦除型受控时延信号约束转移传送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红激光侧擦除型受控时延信号约束转移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系统的光路结构:紫外光源(非激光器)输出的紫外光均匀照射在已蚀刻有掩模的光纤表面上,形成均匀分布的栅距为755纳米的光栅;红光激光器所出的红激光经分光器分为直传光束和移频光束,直传光束和经声光调制器移频后的移频光束分别经准直扩束器准直扩束后,直传光束与移频光束以一定的角度相交形成差拍干涉,并分别以一定角度写入所述光纤的另一无掩模的侧面上形成移动的明暗相间的等间隔干涉条纹,该红激光干涉亮条纹能等间隔擦除由紫外光形成的光栅,从而形成栅距为毫米级的移动光栅组,可构成移动光腔,即由擦除法形成移动腔;移动腔的移动速度与直传光束和移频光束的频差有关;来自信号源的光脉冲信号经耦合输入光纤被耦合输入到移动光栅组(移动腔)内,并以往返振荡的形式约束在移动光栅组(移动腔)内在光纤中以一确定速度传送到输出端口,再经耦合输出光纤被耦合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已蚀刻有掩模的光纤为单模掺铒光纤。
进一步的,激励激光器输出波长980纳米的(激励)激光至所述单模掺铒光纤;对波长为1550纳米的信号光产生增益,以补偿时延过程的强度损耗。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红激光侧擦除型受控时延信号约束转移传送系统,由于采用红激光(即可见光),使系统调整相对方便;由于红激光激光器制造相对容易并且价格相对比较便宜,从而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制造成本,使该受控时延信号约束转移传送系统更容易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栅型反射腔镜形成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信号转移传送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时延量可变的符号(Re表示红光擦除):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时延量固定的符号(Re表示红光擦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是采用本发明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红激光侧擦除型受控时延信号约束转移传送系统,其特点是信号光脉冲由光纤耦合送入输入端口,可被延迟一确定的时间后耦合至输出端口送出。其间的延迟数值可由两相干擦除红激光(直传光束和移频光束)的频差设定。改变频率差值,可改变延迟量。系统的主要部分完全没有电子元件,为全光系统。
超过阈值强度的红光的照射可使已有的光纤光栅被擦除。首先在表面已制作有透射式光栅掩模的光纤上均匀照射紫外光,可使纤芯内生成折射率光栅,以达到对光纤内的信号光反射的目的。当红光照射光纤光栅,纤芯材料退激励,其折射率可恢复原值。从而无红光照射区,纤芯内有折射率光栅,反射光纤内传输的信号,反之,有红光光照区域的纤芯则无光栅生成,实为介质腔,其两边均为反射腔镜。由此,如图2所示,可在光纤的工作长度内等间隔地通过局部擦除而设置多个用光栅组成的反射腔,用以寄存多个光脉冲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37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电式堵漏极靴组
- 下一篇:一种甲醇制丙烯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