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人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应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3988.6 | 申请日: | 200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5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崔大祥;韩月东;武国军;高峰;贺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6/18 | 分类号: | C07K16/18;C07K17/06;C12N15/13;C12N15/70;G01N33/53;A61K49/16;A61K47/4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精 蛋白 特异性 抗体 制备 应用 方法 | ||
1、一种抗人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设计引物,采用聚合酶链技术获取抗人γ-精浆蛋白单链抗体基因片段:引物设计为在氨基末端带有组氨酸尾巴和跨膜肽苏氨酸-丙氨酸-苏氨酸,上游引物为:5’-CGCTTAATTAAA AAG CAG ACC GCG ACC CAT ATG ACC CAG GTC CAACTG CAG-3’,下游引物为:5’-TTAGTTAGTTACCGGATCCC ACG TTT GAT CTC CAG-3’,总长度783bp,然后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获取抗人γ-精浆蛋白单链抗体基因片段;
第二步,使用抗人γ-精浆蛋白单链抗体基因片段作模板制备抗人γ-精浆蛋白单链抗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人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获取抗人γ-精浆蛋白单链抗体基因片段,包含两步聚合酶链反应:
第-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1获取特异性基因片段:10×PCR缓冲液3μl,2.5mmol/L碱磷酸脱氧核苷酸3μl,上游引物1μl,下游引物1μl,E4B7ScFv基因质粒模板2μl,25mmol/L氯化镁3μl,Taq聚合酶1μl,将灭菌去离子水定容到30μl;聚合酶链反应1条件为:94℃2分钟,然后94℃1分钟,55℃1分钟,72℃1分钟,共25个循环,最后72℃7分钟,产物作为聚合酶链反应2模板;
第二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2获取足够量的线性特异性基因片段:
上游引物:5’-CGCTTAATTAAA AAG CAG ACC GCG-3’,下游引物:5’-TTAGTTAGTTACCGGATCCC-3’,10×PCR缓冲液5μl,2.5mmol/L碱磷酸脱氧核苷酸5μl,上游引物1μl,下游引物1μl,PCR反应1产物模板5μl,25mmol/L氯化镁5μl,Taq聚合酶1μl,将灭菌去离子水定容到50μl;聚合酶链反应2条件为:94℃4分钟,然后94℃1分钟,55℃1分钟,72℃1分钟,共25个循环,最后72℃10分钟,获得的线性抗人γ-精浆蛋白单链抗体基因片段作为下一步反应的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人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使用抗人γ-精浆蛋白单链抗体基因片段作模板制备抗人γ-精浆蛋白单链抗体,具体为:大肠杆菌提取物12μl,反应缓冲液10μl,氨基酸溶液12μl,蛋氨酸1μl,重构缓冲液5μl,模板10μl,总体积50μl,反应条件:30℃6小时,获得产物通过包被有抗组氨酸抗体的镍柱快速纯化。
4、一种应用抗人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抗人γ-精浆蛋白单链抗体与磁性纳米粒子连接,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树形分子包裹的磁性纳米粒子
采用常规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粒子,用胺基硅烷对磁性粒子的表面进行修饰后,获得伯胺基表面的磁性纳米粒子,伯胺基表面的磁性纳米粒子与酯基端的树形分子进行共价结合,形成树形分子包裹的磁性纳米粒子;
(2)将树形分子包裹的磁性纳米粒子与单链抗体连接成复合物
在戊二醛作用下,树形分子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与抗人γ精浆蛋白单链抗体混合,混合条件是:1ml 0.85mg/ml单链抗体与1ml 2.5mg/ml树形分子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直接混合,在4℃反应10小时,然后,加入氨基乙醇,在25℃搅动反应2小时,利用磁铁,分离出单链抗体包被的磁性纳米粒子,在4℃保存备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抗人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单链抗体包被的磁性纳米粒子,结合酶联免疫反应,用于建立起检测血清中精浆蛋白含量的酶联免疫试剂盒;或结合蛋白芯片技术,用于建立起检测血清中精浆蛋白含量的蛋白芯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抗人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单链抗体包被的磁性纳米粒子,与核磁共振结合起来,作为造影剂,用于前列腺癌原位灶与转移灶的分子显像;或与治疗药物连接,随带治疗药物直接进入前列腺癌细胞中,或在体外施加磁场,增强前列腺癌治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398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