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检测方法和试剂盒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34224.9 申请日: 2008-03-05
公开(公告)号: CN101525656A 公开(公告)日: 2009-09-09
发明(设计)人: 黄薇;雷蓉;牛振民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
主分类号: C12Q1/68 分类号: C12Q1/68
代理公司: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徐 迅
地址: 20120***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感性 检测 方法 试剂盒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抗原肽转运蛋白1(Transporter of Antigen Peptides 1,TAP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及其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本发明还涉及检测这些SNP的方法和试剂盒。 

背景技术

强直性脊柱炎又名别赫捷列夫氏(VonBechterev)病或马-施二氏(Maritstrumpell)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轴关节受累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骨盆的骶髂关节、脊柱关节和椎旁组织。主要症状为下腰痛、脊椎僵硬及运动范围受限、X线显示两侧骶髂关节炎(sacroilitis)为其特征。由于该病一般先侵犯骶髂关节,并重点累及脊柱,最终导致脊柱骨性强直,故目前国内外多称之为强直性脊柱炎(Ankglosing Spondytitis,AS)。 

强直性脊柱炎有明显的种族性,在不同民族中发病率的差异很大。印第安人发病率最高,北美印第安人发病率为2.7%~6.3%。其次为白种人,白种人中发病率为0.1%~1.4%。黄种人低于白种人,我国约为0.3%。而黑人发病率最低,约为白人的1/4,在非洲仅为0.2%。 

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20至40岁的成年人,尤其是20~30岁的青年男性。 

强直性脊柱炎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遗传因素>90%。据调查,强直性脊柱炎病人亲属发病率比一般人高一倍左右,同胞复发风险比为82。90%以上的AS病人具有HLA-B27阳性,在正常人群中阳性率为8%;子女HLA-B27阳性占50%,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占25%。目前基本上已有定论,HLA-B27作为独立的致病基因在AS的发病中起作用。因为在HLA-B27阳性个体中只有1%~5%发展成为AS,提示还有其他基因参与AS的发病。 

近年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单倍型(haplotype)概念在多基因疾病研究中的广泛运用,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开辟了全 新的思路。同时,高通量、低成本的SNP检测手段的不断出现也为SNP大规模快速分型提供了可能。 

SNP的存在与否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存在人种及地域的差异,这就提示多基因疾病遗传异质性的存在,即同一疾病或性状在不同的人群中可能是不同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另外,不同人群中SNP及其单倍型的类型和频率存在的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人群对药物及环境因素的反应性不同密切相关。 

强直性脊柱炎作为一种遗传因素起较大作用的疾病,寻找其相关基因进而阐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遗传机制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虽然已有许多关于各种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但没有证实TAP1基因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性的报道,更没有证实本发明所述的TAP1基因SNP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性的报道。 

综上所述,为了尽早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本领域迫切需要寻找强直性脊柱炎易感基因,并开发检测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和试剂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辅助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及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个体的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进行诊断的方法,它包括步骤: 

检测该个体的TAP1基因、转录本和/或蛋白,并与正常的TAP1基因、转录本和/或蛋白相比较, 

存在差异就表明该个体患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性高于正常人群。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方法中检测的是TAP1的基因或转录本,并与正常TAP1核苷酸序列比较差异。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差异是以下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229位G→T; 

其中,核苷酸位置编号基于SEQ ID NO:1。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样品是否存在抗原肽转运蛋白1(TAP1) 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方法,包括步骤: 

(a)用TAP1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样品的TAP1基因,得到扩增产物;和 

(b)检测扩增产物中是否存在以下单核苷酸多态性: 

229位G→T; 

其中,核苷酸位置编号基于SEQ ID NO: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未经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42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