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横管式冷却器冷却管的更换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4775.5 | 申请日: | 2008-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9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胥菊英;杨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B23P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200444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管式 冷却器 冷却管 更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管更换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横管式冷却器冷却管的更换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冶金、化工生产行业中,那些横管式冷却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冷却管上常黏附有焦油等粘性物质,所以,需要用氨水进行清扫。冷却管会因为清扫氨水的腐蚀产生泄漏,煤气中的氨水和焦油等杂质由于管壁的泄漏进入水系统,会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若冷却水管使用的是冷冻水,会因为水中的药剂影响,长期连续运行且管内冷却水流速较慢,造成管内侧结垢腐蚀严重,严重影响热交换的效率。因而需要定期更换冷却器的冷却管。
目前,解决更换冷却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将整台冷却器报废。此方案焊缝质量比较可靠,但成本较高,周期也较长。2)局部更换。如图1、图2所示,现有的方法是在管箱内将管板沿管束的外围割除。制作新的管板,在管板上按照冷却管的位置制作管孔,将新的管板与旧管板对接,然后在对接处实行焊接,将冷却管焊接在管板的管孔上。这种方法由于新的管板需要对接在冷却管上,所以,新的管板与旧的管板很难对接严密,另外,焊接过程中旧管板变形较大,因此,焊缝质量得不到保证。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冷却管更换方法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来丰富的实务经验和专业知识,并加以实际运用,以期创设出效果更好的横管式冷却器冷却管的更换方法。经本发明人不断研究、试验和改进,创设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制造出使用寿命更长、成本低的横管式冷却器冷却管的更换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横管式冷却器包括多个上下连接的横管式冷却器单元,横管式冷却器单元包括一冷却器箱体,冷却器箱体包括两相对的侧板和两面板,两面板上各设置一法兰盘,面板与法兰盘为一体铸造而成,法兰盘内设置管板,两管板上设置多个管孔,两管板的相应管孔之间连接冷却管,本发明横管式冷却器冷却管的更换方法的更换步骤如下,
第一、将两个横管式冷却器单元的所有冷却管割除;
第二、将整个面板连同管板、法兰盘一起割除;
第三、制作两个新的管板,在所述管板上制作管孔,并制作新的面板;
第四、将所述两个管板分别焊接在两个新的面板上,将所述两个面板焊接在冷却器的两侧板上;
第五、将全部冷却管焊接在两管板的相应管孔内;
第六、对下面两个单元重复上述操作步骤,对上下两面板的横焊缝进行焊接,最终将所有单元都更换安装完毕。
优选的是,两个横管式冷却器单元为一组,自上而下实施更换步骤。
优选的是,对冷却器进行气压试验后,在冷却管和管板的焊缝上全部涂上环氧树脂。
优选的是,管板的平面度控制在3mm以内,并进行喷砂、除锈处理。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管板的焊接可以在地面实施,提高了焊接质量,因而延长了横管式冷却管的使用寿命,长远来看,同时降低了设备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现有的冷却管更换方法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横管式冷却器单元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横管式冷却器冷却管的更换方法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1、管板 2、面板
3、侧板 4、冷却管
5、法兰盘 6、盖板
7、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横管式冷却器单元的结构如图3、图4所示,横管式冷却器包括多个上下连接的横管式冷却器单元,横管式冷却器单元包括一冷却器箱体,冷却器箱体包括两相对的侧板3和两面板2,两面板2上各设置一法兰盘5,面板2与法兰盘5为一体铸造而成,法兰盘5内设置管板1,两管板1上设置多个管孔7,两管板1的相应管孔7之间连接冷却管4。在法兰盘5外用螺栓连接盖板6。在法兰盘5、盖板6和管板1之间形成一与冷却管4连通的管箱。
本发明采用了一种更换横管式冷却器冷却管4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第一、将两个横管式冷却器单元的所有冷却管4割除;
第二、将整个面板2连同管板1、法兰盘5一起割除,如图5、图6中虚线所示的部位割除;
第三、制作两个新的管板1,在所述管板1上制作管孔7,并制作新的面板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47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