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评价材料抗露点腐蚀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4803.3 | 申请日: | 200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1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侯峰;徐宏;张莉;关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谈顺法 |
地址: | 200237***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评价 材料 露点 腐蚀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价材料抗硫酸露点腐蚀性能优劣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通过模拟加热炉对流段、省煤器、锅炉的现场工况,定量评价不同材料抗硫酸露点腐蚀性能的优劣。
技术背景
含硫燃料燃烧后的气体用来加热工艺介质或提供一定的热量。燃料中含有的硫化物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气体(SO2),其中一部分二氧化硫气体被烟气中含有的氧氧化成三氧化硫(SO3),进而与气体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硫酸(H2SO4)。由于所生成的硫酸会在废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烟道等温度低处凝聚而引起腐蚀,因此,这种现象被称为硫酸露点腐蚀。
在石化公司炼油厂和化工厂加热炉对流段炉管及空气预热器中普遍存在着低温露点腐蚀-SO2、SO3-H2O型腐蚀,包括常减压装置、焦化装置、制氢装置、乙烯装置、动力锅炉省煤器、催化装置废热锅炉等,在引风机挡板、集尘器、烟道和烟囱等与含硫燃料燃烧废气接触的低温部位也存在低温露点腐蚀。一旦存在露点腐蚀,其腐蚀速率很高,可达2~3mm/a。低温露点腐蚀造成加热炉对流段钉头管、空气预热器、省煤器等腐蚀穿孔,运行时间短,非计划停车多。如某石化公司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余热锅炉加热炉省煤器虽然排烟温度达到170℃,但使用仅20多天就穿孔了。随着原油中硫含量增加,尤其炼制高硫原油比例大幅度提高,含硫烟气的硫酸露点腐蚀问题日趋严重。因而,露点腐蚀引起的设备腐蚀失效已成为制约炼油生产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的瓶颈。
露点,从化学观点解释是水蒸汽开始凝结的温度,从气象学观点解释是空气未经额外的湿度增加或压力改变而冷却至饱和的温度,温度更低时将促成凝结。但从微观上解释是凝结物从液体表面蒸发的速率与其蒸汽凝结的速率相等时的温度。露点腐蚀是饱和蒸汽因冷却而凝结成液体对材料造成的腐蚀,在腐蚀八大形态中,它属于均匀腐蚀,当然蒸汽并不一定是单指水蒸汽。露点腐蚀与一般液体腐蚀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未经饱和蒸汽冷却而直接由液体对材料整体进行腐蚀,前者则是一层一层地结露后才进行腐蚀,因此腐蚀速率受凝结速率与凝结物扩散至材料表面之速率所限制,但液体腐蚀不受此种因素影响。
冷凝硫酸有两大危害:一是腐蚀设备,二是吸附烟灰,从而构成难以清除的粘性积灰。因此,最好的措施是降低烟气露点和提高换热面壁温,使设备在露点以上运行。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使用低硫燃料降低烟气露点;提高冷介质的进口温度或提高换热面金属的表面温度,避免酸的“露点”出现;注入添加剂;选用耐硫酸露点腐蚀材料;采用耐蚀防护涂层。在国家不断倡导“节能减排”的号召下,企业为了提高热效率,尽量降低排烟温度,造成露点腐蚀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在加热炉对流段、省煤器的换热管等低温部位大量地采用抗露点腐蚀材料。
在不同的腐蚀环境中,选择相应的耐蚀材料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若选择较可靠的材料,必定会加大工程建设投资;若选择较低档的材料,但事故率可能会增加并最终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建立一套合理的材料露点腐蚀装置如何评价不同材料抗硫酸腐蚀性能的优劣成为正确选材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套评价材料抗露点腐蚀性能的测试装置,并提供评价测试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实验室建立一套材料抗露点腐蚀评价装置,克服现有实验室无法正确评价材料抗露点腐蚀性能。本发明采取的露点腐蚀评价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评价结果与实际考核相符。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评价材料抗露点腐蚀性能的测试装置,主要包括压缩空气装置、SO2气瓶、恒温水浴装置、管式加热炉装置和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SO2气瓶1连接干燥塔2后通过流量计3连接到气体混合器9;空压机4连接到干燥塔5,然后通过流量计6和置于恒温水槽7内的串连的鼓泡瓶8连接,再连接到气体混合器9;混合器9的出口与加热炉10的进口连接,加热炉10内放置装有腐蚀介质及试样的陶瓷坩埚11,加热炉10的排气端连接尾气吸收装置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48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固体碱催化剂及其在生物柴油合成中的应用
- 下一篇:等离子体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