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煤粉气化炉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35341.7 申请日: 2008-03-28
公开(公告)号: CN101250439A 公开(公告)日: 2008-08-27
发明(设计)人: 周汉平;陈瑾;张世程;朱惠春;张金亮;奚文杰;曹枫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0J3/48 分类号: C10J3/48
代理公司: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章蔚强
地址: 201108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干煤粉 气化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可将干煤粉气化并同时将气化后的合成气冷却的干煤粉气化炉。

背景技术

煤气化技术是煤炭深度加工、转化的先导技术,是洁净煤技术的关键。干煤粉气化工艺的特点是:原料煤以干粉形式随气化剂喷入气化单元,在单元内随气流上升的过程中,在高温下与很短的时间内经过燃烧气化反应转变为可燃气体,它在高压条件下进行气化,主要用于生成合成氨、甲醇等原料气和工业燃料气。

现有干煤粉气化炉,包括设在同一压力壳体中的气化单元单元、合成气激冷器和合成气冷却器,其中合成气激冷器和气化单元单元为上下同轴布置,合成气冷却器与合成气激冷器及气化单元单元为不同轴布置,这样的布置方式使压力壳体除了有垂直方向的热膨胀,还有水平方向的膨胀,造成压力壳体受力较复杂;同时合成气在单元内的流道长,且这些流道为单向传热,传热面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干煤粉气化炉,它在结构上更合理,控制单元内压力平衡的效果更好。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干煤粉气化炉,包括一压力壳体、一气化单元、一合成气激冷器及一合成气冷却器,所述气化单元、合成气激冷器及合成气冷却器为自下而上竖直并同轴地连接在压力壳体中。

上述的干煤粉气化炉,其中,所述压力壳体为一塔型壳体,即气化单元、合成气激冷器及合成气冷却器位于的压力壳体的内径分别由大至小过渡。

上述的干煤粉气化炉,其中,所述合成气激冷器连接在气化单元的顶部,所述合成气激冷器通过输气管连接合成气冷却器。

上述的干煤粉气化炉,其中,所述合成气冷却器为一由内部的中心管、中间的螺旋盘管及外部的外壳构成的筒状壳体,所述中心管与外壳之间的空隙及外壳与压力壳体之间的空隙形成一环形空间。

上述的干煤粉气化炉,其中,所述气化单元为一底部具有渣池的筒状壳体。

上述的干煤粉气化炉,其中,所述合成气冷却器的中心管和外壳均及气化单元的外壁均由一排管子及连接在相邻管子之间的鳍片所构成的膜式水冷壁。

由于采用了本发明的干煤粉气化炉的技术方案,即将气化单元、合成气激冷器和合成气冷却器自下而上竖直并同轴地连接在压力壳体中,又将气化单元和合成气冷却器的外壁设为膜式水冷壁,与现有技术的干煤粉气化炉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传热面积紧凑及在同样的参数下造价低的优点。还具有高压空间有效利用率高的特点,制成的合成气可用作化工原料气、燃料气、制氢、合成液体燃料及发电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干煤粉气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干煤粉气化炉中的合成气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的干煤粉气化炉,包括一种干煤粉气化炉,包括一压力壳体1、气化单元2、合成气激冷器3及合成气冷却器4,其中,压力壳体1为一塔型壳体,气化单元2、合成气激冷器3及合成气冷却器4为自下而上竖直并同轴地连接在压力壳体1中。气化单元2、合成气激冷器3及合成气冷却器4位于的压力壳体1的内径分别由小至大过渡。

气化单元2为一底部具有渣池20的筒状壳体。

合成气激冷器3连接在气化单元2的顶部,合成气激冷器3通过输气管34连接合成气冷却器4。

合成气冷却器4包括内部的中心管41、中间的螺旋盘管42及外部的外壳43,中心管41与外壳43之间的空隙及合成气冷却器4的外壳43与压力壳体1之间的空隙形成一环形空间。

合成气冷却器4的中心管41和外壳43均及气化单元2的外壁均由一排管子及连接在相邻管子之间的鳍片所构成的膜式水冷壁。

本发明的干煤粉气化炉的工作原理是:

在气化单元2中,干煤粉被氧气部分氧化为一氧化碳和氢的合成气,煤粉中的灰主要以渣的形态靠重力作用排到位于气化单元2底部的渣池20中,其余的灰被合成气夹带从气化单元2顶部排出。由于在气化单元2的顶部出口处布置了合成气激冷器3,经激冷后的合成气通过输气管34进入合成气冷却器4,其中输气管34又作为冷却器4的一部分。最后经冷却后的合成气向上从冷却器4的中心管41与外壳43之间的空隙再往下回到合成气冷却器4的外壳43与压力壳体1之间的空隙中并从压力壳体1的中部排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53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