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隧道上方卸载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5630.7 | 申请日: | 200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0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乔恒昌;朱毅敏;龚伟东;梅英宝;姜向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5 | 分类号: | E02D29/05;E02D31/10;E02D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200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隧道 上方 卸载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既有地铁隧道上方的地下工程施工中,当隧道上方卸载后防止隧道上浮变形的地铁隧道上方卸载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地铁的发展以及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不可避免的需要在地铁隧道上方进行一些地下工程的施工,但是在完成隧道上方地下工程的施工时,运营隧道因上方卸载而产生上浮变形,从而危及到隧道结构安全。目前针对这种情况主要采用如下措施:明挖顺作法或逆作法等大面积开挖施工方法。采用上述方法均未有较有效的控制运营地铁隧道上浮变形的方法,往往容易引起隧道变形,甚至结构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控制因地铁隧道上方地下工程卸载而产生上浮的地铁隧道上方卸载施工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铁隧道上方卸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隧道上方地下工程底板结构划分成小块,确定施工流程,依次分块施工;
(2)按确定的施工流程分块进行土方开挖、钢筋制作并浇筑混凝土。每一施工块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即从基坑土体开挖至混凝土浇筑完成应在8~10个小时内完成;
(3)为控制隧道上浮变形,待新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后需要在新筑底板上进行堆载回压,回压荷载量与隧道上方卸载土方的荷载量相适应;
(4)堆载回压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搬移堆载;
(5)在隧道上方进行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始终对地铁隧道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通过监测数据,信息化指导施工。
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对隧道上方地下工程采用分块分段开挖、限时施工、堆载回压、信息化施工等措施,即可以很好完成隧道上方地下工程的施工,同时可以有效控制运营隧道因上方卸载而产生的上浮变形,确保隧道结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施工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地铁隧道上方卸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隧道上方地下工程底板结构划分成小块,确定施工流程,依次分块施工;所述施工块的划分必须控制每一施工块的宽度与长度,施工块长度方向应与隧道纵向正交,长度应覆盖隧道的宽度并使底板结构与隧道两侧抗浮结构有效连接,所述施工块的宽度控制在3~6m。
(2)按确定的施工流程分块进行土方开挖、钢筋制作并浇筑混凝土。每一施工块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即从基坑土体开挖至混凝土浇筑完成应在8~10个小时内完成;每一施工块的施工时间安排在夜间列车停运至次日凌晨列车恢复运行的时间段内进行。每一施工日完成一块底板的土体开挖与结构施工,待下一个施工日进行下一块底板施工。
(3)为控制隧道上浮变形,待新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后需要在新筑底板上进行堆载回压,回压荷载量与隧道上方卸载土方的荷载量相适应;堆载回压的物体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是脚手钢管、钢锭、沙袋等比重较大的物体。
(4)堆载回压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搬移堆载;
(5)在隧道上方进行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始终对地铁隧道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通过监测数据,信息化指导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56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