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瓷砖印刷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5727.8 | 申请日: | 200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5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兆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兆良 |
主分类号: | C04B41/81 | 分类号: | C04B41/81;C04B41/86;B28B1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528000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瓷砖 印刷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为瓷片上釉和印刷图案的机器。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CN94118976.7公开了“一种用于上釉和装饰的旋转机器”,它包括一个由传送带构成的移动工作台,工作台的上方设有一个可以旋转的版型辊筒,版型辊筒由内部的中心层、中间的弹性层和外围的版型层构成,其中版型层的表面上设有很多微小的孔穴,由馈给管和刮片构成的上墨装置可以将釉料填充在这些孔穴中。当版型辊筒旋转并与工作台上同步移动的瓷砖表面接触时,孔穴中的釉料就会压印在瓷砖上,形成图案。由于采用的是凹版印刷方式,因此版型辊筒必须以一定的压力与瓷砖接触,版型表面发生一定的变形才可以将孔穴中的釉料挤压并转移到瓷砖表面,如果接触压力太小,则无法保证印刷质量;如果接触压力太大又可能将瓷砖压坏。然而,瓷砖本身的厚度误差比较大,虽然版型辊筒上设有的弹性层可以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但是很难保证版型辊筒与瓷砖之间合适的接触压力,从而难以保证印刷质量。
也有采用凸版印刷方式的陶瓷印刷机,虽然凸版对接触压力的要求较低,但凸版往往存在着上釉量小、使用寿命短和清洗困难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印刷质量高、使用寿命长的瓷砖印刷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瓷砖印刷机,包括移动工作台、版型辊筒和上墨装置,还包括一个与所述版型辊筒平行安装的转印辊筒,所述转印辊筒与版型辊筒的圆周表面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转印辊筒的圆周表面为光滑表面,还包括一清洗刮刀与转印辊筒的圆周表面相接触。转印辊筒的光滑表面便于清洗,从而可以保证连续印刷的清晰度。
优选地,所述版型辊筒上的版型为凹版。
进一步地,所述版型辊筒由硬质耐腐蚀材料制成。这种由硬质耐腐蚀材料制成凹版辊筒,耐磨损、耐腐蚀,可以大大延长使用寿命;并能承受较大的接触压力,保证转印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转印辊筒与版型辊筒分别与传动装置相连接且相对同步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釉料是通过转印辊筒转印到瓷砖的表面上的,这种转印对接触压力的要求很小,能够较好地适应瓷砖的厚度误差,既能保证印刷质量,又不会损坏瓷砖。转印辊筒的表面不需要刻版,可以是光滑表面,容易清洗干净;版型辊筒因为不与瓷砖直接接触,因此可以采用高强度的硬质材料刻版制成,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瓷砖印刷机的结构示意图。
1、移动工作台 2、版型辊筒 3、供墨管 4、上墨刮刀
5、转印辊筒 6、清洗刮刀 7、瓷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移动工作台1由传送带构成,版型辊筒2安装在移动工作台1的上方,版型辊筒2可以由不锈钢等硬质耐腐蚀材料制成,表面通过电雕或腐蚀等方式刻上图案,形成凹版。由供墨管3和上墨刮刀4构成的上墨装置可以将釉料填充到版型辊筒2表面的凹坑内。
转印辊筒5为胶辊,具有一定的弹性,它与版型辊筒2的轴线平行安装。转印辊筒5与版型辊筒2的圆周表面相接触且分别与传动装置相连接,可以实现相对同步转动。当转印辊筒5与版型辊筒2以一定的压力接触并相对转动时,版型辊筒2表面凹坑内的釉料可以被转印辊筒5吸取到转印辊筒5的表面。
瓷砖7随移动工作台1一起移动,当瓷砖7移动到转印辊筒5的下方时与转印辊筒5相接触,且它们在接触点的线速度是相同的,这样转印辊筒5上的釉料就被转印到瓷砖7的表面,由于釉料本来就附着在转印辊筒5的表面,而不是在凹坑中,因此这种转印的过程并不需要多大的接触压力,当然为了适应瓷砖的厚度误差,转印辊筒5也需要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版型辊筒2虽然是刚性的,但它不会与瓷砖7直接接触。
与瓷砖7接触后的转印辊筒5表面在转动过程中会与清洗刮刀6相接触,表面的残留釉料会被清除干净,然后再与版型辊筒2接触获取新的釉料,如此周而复始。由于转印辊筒5的表面没有经过刻版,是光滑表面,可以很容易地被清洗刮刀6刮干净,从而保证重复印刷的清晰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兆良,未经陈兆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57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力发电的全球定位追踪装置
- 下一篇:GPS导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