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频空调贮液器容量大小和制冷剂充注量多少的确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5814.3 | 申请日: | 200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7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陶宏;陶乐仁;王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45/00 | 分类号: | F25B4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9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空调 贮液器 容量 大小 制冷剂 充注量 多少 确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频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充注方法,特别是涉及带高压贮液器的变频(变容量)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贮液器容量大小和制冷剂充注量多少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设计变频空调系统时,贮液器容量大小和制冷剂充注量多少的是通过大量实验和参考经验确定的,这种做法对经验的要求比较高,同时消耗大量的资源和宝贵时间。特别在现场安装和维护空调系统时,系统剩余制冷剂的多少无法准确确定,只能抽空然后按照设计时规定的充注量重新加注;但是,现场的制冷连接管路可能不同于设计情况,还要附加液管长度修正,然后再参照液视镜的气泡情况来完成制冷剂加注,这样往往会加注过量。因此,如何确定贮液器容量大小和充注量多少是变频空调设计和现场安装维护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确定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贮液器容量大小和充注量多少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变频空调贮液器容量大小和制冷剂充注量多少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频空调贮液器容量大小和制冷剂充注量多少的确定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设置液位视镜
选用一容积足够大的贮液器,在其高于出液管10mm~20mm的位置设一液位视镜LL,在低于其顶部30mm~40mm的位置设一液位视镜HL;
(2)制冷系统抽真空和充注制冷剂
制冷系统抽真空后应在充注相当于贮液器容积的1.5至2倍的制冷剂以便允许启动系统并在启动时保持合适的压力;
(3)启动制冷系统
启动制冷系统,逐步地调到100%频率运行;慢慢地在系统回气管路中将液体状态的制冷剂补充注入系统直至在贮液器中液面升至最低允许液位LL以上;
(4)运行空调系统
将空调系统稳定运行约30分钟后,以10%的间隔逐步地将压缩机自100%频率调至最低频率运行,在每个频率下系统稳定30分钟后,补充制冷剂直到贮液器内的液位刚好高于最低允许液位LL;
(5)调整压缩机频率
以10%的间隔逐步地将压缩机自最低频率调至100%频率运行,在每个频率下系统稳定30分钟后,应保证贮液器内的液位不高于最高允许液位HL,否则需要增大贮液器的容量,重新按上述步骤试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确定变频空调系统的贮液器容量大小和制冷剂充注量多少,并可以应用于现场安装维护时制冷剂的充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变频空调的贮液器容量大小和制冷剂充注量多少的确定方法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由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室外电子膨胀阀3、贮液器4、液视镜5、室内电子膨胀阀6a/6b/6c、室内换热器7a/7b/7c、四通换向阀、气液分离器等组成。
本发明在贮液器4上布置最高允许液位指示镜HL和最低液位指示镜LL。
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维护阶段。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是:
(1)选用一容积足够大的贮液器,在其高于出液管10mm~20mm的位置设一液位视镜LL,在低于其顶部30mm~40mm的位置设一液位视镜HL;
(2)制冷系统抽真空后应充注相当于贮液器容积的1.5至2倍的制冷剂以便允许启动系统并在启动时保持合适的压力;
(3)启动制冷系统,逐步地调到100%频率运行;慢慢地在系统回气管路中将液体状态的制冷剂补充注入系统直至在贮液器中液面升至最低允许液位LL以上;
(4)将空调系统稳定运行约30分钟后,以10%的间隔逐步地将压缩机自100%频率调至最低频率运行,在每个频率下系统稳定30分钟后,补充制冷剂直到贮液器内的液位刚好高于最低允许液位LL;
(5)以10%的间隔逐步地将压缩机自最低频率调至100%频率运行,在每个频率下系统稳定30分钟后,应保证贮液器内的液位不高于最高允许液位HL,否则需要增大贮液器的容量,重新按上述步骤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58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温热源驱动的两级吸附式冷冻循环系统
- 下一篇:羧酰苯胺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