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直接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6830.4 | 申请日: | 200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7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杨辉;康永印;袁婷;曹剑瑜;邹志青;黄庆红;杜翀;夏保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8/02 | 分类号: | H01M8/02;H01M4/8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强;余明伟 |
地址: | 20005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直接 燃料电池 电极 方法 | ||
1.一种制备直接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催化剂和第一粘结剂分散于分散剂中,得到浆料;B、将浆料在40~100℃加热10分钟~3小时,再超声10分钟~2小时,形成均匀的浆液;C、将浆液涂覆在支撑层上制成膜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直接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选自Pt-Ru基、Pd基或Pt基的碳载或非负载催化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直接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第一粘结剂为催化剂重量的10%~25%;以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按0.025~0.5mL·mg-1的量加入分散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所述的制备直接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剂选自异丙醇的水溶液或乙醇。
5.根据权利要求4或所述的制备直接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直接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粒径为1~10纳米。
7.一种制备直接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催化剂和第一粘结剂分散于分散剂中,得到浆料;B、将浆料在40~100℃加热10分钟~3小时,再超声10分钟~2小时,形成均匀的浆液;C、将浆液涂覆在支撑层上,在100~150℃空气、氮气或氩气中焙烧0.5~3.5h;然后在125~145℃、4~8MPa下热压2~10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直接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剂选自异丙醇的水溶液或乙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直接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粘结剂选自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乙烯醚和Nafion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直接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在支撑层上有一扩散层,将浆液涂覆在扩散层或支撑层上。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10所述的制备直接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层为碳纸或碳布。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直接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散层的制备方法为,将碳材料和第二粘结剂超声分散于异丙醇的水溶液中,按每毫克碳材料加入0.02~3mL异丙醇的水溶液,其中异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3∶1,第二粘结剂为碳材料质量的10~30%,搅拌0.5~4h,形成均匀的浆液,将浆液均匀地涂覆在支撑层上,经在340~370℃空气、氮气或氩气中高温焙烧10分钟~3小时,即形成支撑层负载的扩散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直接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材料选自XC-72碳、XC-72R碳、黑珍珠-2000碳、Ketjen碳黑或碳纳米管。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直接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和Nafion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直接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层上,碳材料在支撑层上的质量分布为0~2.5mg·cm-2。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直接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第一粘结剂为催化剂重量的10%~25%;以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按0.025~0.5mL·mg-1的量加入异丙醇的水溶液,异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3∶1。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直接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选自Pt-Ru基、Pd基或Pt基的碳载或非负载催化剂。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直接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粒径为1~10纳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683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用型拉索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真空冷冻干燥机的制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