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日本血吸虫药物作用靶标和药物筛选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7654.6 | 申请日: | 2008-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6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胡薇;高振霆;李亦学;唐赟;陈宇综;曹志伟;邓王平;孙胜强;徐斌;莫筱瑾;冯正;张浩冰;肖树华;杨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3/38 | 分类号: | G01N33/38;C07K14/435;C07K1/00;A61K38/00;A61K31/702;A61K39/395;A61P3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徐迅 |
地址: | 2000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日 血吸虫 药物 作用 靶标 筛选 方法 | ||
1.一种筛选治疗和/或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药物的药物作用靶标,所述的靶标含有日本血吸虫腺苷酸转运蛋白(SjANT)功能区域,所述的SjANT氨基酸序列为:
MGEGGKEIKGLSFAENFLLSGAAAVIAKTAAAPIERVKLLVQNQDEMIKQGRLDKPYTGVIDCTMRTFRHEGILPFWRGNLPNCLRYFPTQALNFAFKDKVKSAFKQNKDDPYLVSFYKNVVSGGTAGALSLVFVYSLDYARTRLANDNKSAKKGGTREFNGLIDVYAKTFKSDGIVGLYRGFVISCFGIIVYRGFYFGLYDTLKPIFLGPDAGVAISFCLGYGVTVTSGLISYPIDTIRRRMMMTSGQAVKYKSSIHCAAQIMKNEGPMSFMKGAGANILRGVAGAGVLAGFDKFKELYADFRLPKKPTP*
所述的功能区域选自以下的一个或多个:
10 GLSFAENFLLSGAAAVIAKTAAAPIERVKLLVQN
81 LPNCLRYFPTQALNFAFKDKVKSAF
113 YLVSFYKNVVSGGTAGALSLVFVYSLDYARTRLAN
183 FVISCFGIIVYRGFYFGLYDTL
215 VAISFCLGYGVTVTSGLISYPIDTIRRRMM
276 AGANILRGVAGAGVLAGFD。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作用靶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靶标为含有日本血吸虫腺苷酸转运蛋白(SjANT)和二磷酸腺苷(ADP)相互作用活性位点的SjANT功能区域,或含有日本血吸虫腺苷酸转运蛋白(SjANT)和苍术苷或羧基苍术苷相互作用活性位点的SjANT功能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药物作用靶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靶标含有SjANT氨基酸序列中的以下位点:
ALA24,ALA27,LYS28,ALA31,ALA32,GLU35,LYS38,LEU39,PR082,ASN83,ARG86,TYR87,THR90,GLN91,ASN94,LYS98,VAL101,LYS102,SER123,GLY124,ALA127,GLY128,SER131,LEU132,VAL135,LEU138,ASP139,ARG142,SER186,GLY189,ILE190,TYR193,ARG194,TYR197,PHE198,TYR223,THR226,VAL227,GLY230,LEU231,SER233,TYR234,ILE236,ASP237,ARG240,ARG241,ALA276,ASN279,ILE280,ARG282,GLY283,VAL284,GLY286,ALA287,和LEU290。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作用靶标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
(1)用同源蛋白模建方法构建SjANT的三维结构;
(2)根据SjANT与ADP、苍术苷或羧基苍术苷相互结合的区域,确定药物作用活性位点。
5.一种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作用靶标筛选治疗和/或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药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筛选方法包括步骤:
(a)测定候选物与模建的SjANT对接的能量,选出能量打分高的化合物;
(b)将步骤(a)得到的获选化合物进行与SjANT对接结合能力的评价,选出结合能力强的化合物;
(c)将步骤(b)得到的获选化合物与来源于人的腺苷酸转运蛋白(ANT)进行对接结合能力的评价,并同步骤(b)中所得到的对接能力进行比较,选出两者差异小于5-20kJ/mol的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765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器系统
- 下一篇:可编程诊断存储器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