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并联电容器的放电棒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7898.4 | 申请日: | 200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8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9/00 | 分类号: | H01T19/00;H01T1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012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并联 电容器 电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并联电容器放电的专用放电棒。
背景技术
并联电容器进行试验后以及发生故障后都要将其逐一进行放电以保障人身、 设备安全。传统的放电棒除棒体前端的电阻放电端外,棒体上只有一个放电端,在 对并联电容器进行放电时由于只能做到端对地放电,不能做到端对端对地的放电, 从而造成了不安全因素。而且由于传统放电棒在设计上的局限性,使得对大批量的 并联电容器同时放电的操作极为繁琐,在抢修过程中占用大量时间。
例如,传统放电棒用于并联电容器放电时需要四个过程,即经电阻放电、高 压端对地放电、中性线端对地放电和端对端放电。在放电过程中,以20个并联 电容器为一相,每相并联电容器的放电时间为400秒,3相共需20分钟,而在 实际的检修和处缺过程中,往往有更多的电容器需要放电,占用了不少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并联电容 器的放电棒,以实现节约时间,提高放电安全性,操作方便的目的。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并联电容器的放电棒,包括手柄、一段前棒体, 且该前棒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电阻放电端和第一放电端,其特征在于:它还 包括:
一段中棒体,该中棒体的前端与所述的第一放电端连接,且所述中棒体的 后端设有第二放电端;
一段后棒体,该后棒体的前端与所述的第二放电端连接,且通过在所述后 棒体的后端设置一接地端与所述的手柄连接。
在上述的适用于并联电容器的放电棒中,所述的第二放电端上设置有一触 头。
在上述的适用于并联电容器的放电棒中,所述的接地端连接有一接地导线, 且该接地导线的一端设有一接地头。
在上述的适用于并联电容器的放电棒中,所述的第一放电端、第二放电端 为具有预置接触面的面状端头。
在上述的适用于并联电容器的放电棒中,所述电阻放电端的顶部安装有一 导体。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发明通过增加一个放电端,针对并联 电容器的结构,同时可以直接做到端对端对地放电,减少放电步骤,避免因遗 漏步骤而造成的不安全,也可以明显缩短放电时间;另外增加了独立的接地端, 避免放电端拖着接地线可能会导致接地线缠绕电容器桩头,而且第一放电端和 第二放电端的设计增加了接触面积,也就增加了间距范围,以便适用于不同型 号的并联电容器,在第二放电端上设置触头,使得在端口接触桩头时不易滑脱, 便于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并联电容器的放电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即一种适用于并联电容器的放电棒,包括手柄4、一 段前棒体1、一段中棒体2和一段后棒体3,其中,前棒体1的前后两端分别 设有电阻放电端11和第一放电端12,电阻放电端11的顶部安装有一导体10。
中棒体2的前端与第一放电端12连接,且中棒体2的后端设有第二放电端 21;后棒体3的前端与第二放电端21连接,且通过在后棒体3的后端设置一 接地端31与手柄4连接。
第二放电端21上设置有一触头22,使得在端口接触桩头时不易滑脱,便 于固定。
接地端31连接有一接地导线32,且该接地导线32的一端设有一接地头(图 中未示)。
第一放电端12、第二放电端21为具有预置接触面的面状端头,且每个接 触面宽度为4.5cm。
在本发明中,导体10的电阻值设为200KΩ,前棒体1长度为15cm,中棒 体2长度为20cm,后棒体3长度为32cm,手柄4长度为34cm。
综上所述,本发明针对并联电容器的结构,减少了放电步骤,即放电步骤为经 电阻放电、端对端对地放电,避免因遗漏步骤而造成的不安全,也可以明显缩短放 电时间,使得检修时间也大大缩短,并联电容器比改进前投运时间提前,使用户尽 早恢复用电,并使得供电电压更加稳定,电压合格率得到巩固;另外增加了独立的 接地端,避免放电端拖着接地线可能会导致接地线缠绕电容器桩头,而且第一放电 端和第二放电端的设计增加了接触面积,也就增加了间距范围,以便适用于不同型 号的并联电容器。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 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 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78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