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8,8’-二-苯氨基-5,5’-二-萘基-1,1’ -二-磺酸盐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8197.2 | 申请日: | 200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9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陆;张健存;傅磊;彭英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309/47 | 分类号: | C07C309/47;C07C303/02;B01J3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 萘基 磺酸盐 合成 方法 | ||
1、一种8,8’-二-苯氨基-5,5’-二-萘基-1,1’-二-磺酸盐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合成步骤:
第一步,几种咪唑阳离子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制备:以取烷基咪唑与卤代烷为原料,以1,1,1-三氯乙烷为溶剂,回流反应得咪唑阳离子类离子液体产物;
第二步,8,8’-二-苯氨基-5,5’-二-萘基-1,1’-二-磺酸钾的合成:以8-苯胺基-1-萘磺酸为原料与氢氧化钾反应制得8-苯胺基-1-萘磺酸的钾盐,将该钾盐在盐酸和亚硝酸钠溶液催化下,以合成的咪唑阳离子类离子液体与丙酮混合后作为反应溶剂,回流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完毕后经过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8,8’-二-苯氨基-5,5’-二-萘基-1,1’-二-磺酸盐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步中,具体参数为:烷基咪唑与卤代烷以1∶1.0-1.5摩尔比例混合,溶解于20-30倍体积比1,1,1-三氯乙烷中,搅拌回流反应2-4小时,趁热用分液漏斗将产物分离,再用1,1,1-三氯乙烷洗涤两次,旋转蒸发溶剂后得产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8,8’-二-苯氨基-5,5’-二-萘基-1,1’-二-磺酸盐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回流反应,其回流温度控制在70℃-80℃,反应时间2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8,8’-二-苯氨基-5,5’-二-萘基-1,1’-二-磺酸盐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步共制备了以下七个系列咪唑阳离子类离子液体,分别为:碘化1,3-二甲基-咪唑MMIMI-,溴化1-乙基-3-甲基咪唑EMIMBr-,溴化1-丙基-3-甲基咪唑PMIMBr-,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MCl-,溴化1,3-二乙基咪唑EEIMBr-,溴化1-丙基-3-乙基咪唑PEIMBr-),氯化1-丁基-3-乙基咪唑BEIMC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8,8’-二-苯氨基-5,5’-二-萘基-1,1’-二-磺酸盐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步,具体实现如下:
步骤一,8-苯胺基-1-萘磺酸与氢氧化钾摩尔比例为1∶1,溶解于水中升温并搅拌,之后冷却至室温慢慢析出结晶,收集并重结晶后得到8-苯胺基-1-萘磺酸钾盐;
步骤二,在室温下,将8-苯胺基-1-萘磺酸钾盐溶解在20-30倍质量比的丙酮中,加入第一步合成的咪唑阳离子类离子液体,在剧烈搅拌下加入盐酸,待反应物冷却至室温后缓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升温并控制溶剂回流,反应数小时,反应物冷却至室温,将上部丙酮层倒出;
步骤三,用丙酮冲洗残余的离子液体,合并丙酮溶液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调整pH值,减压浓缩得到墨绿色固体粉末,即8-苯胺基-1-萘磺酸钾和8,8’-二-苯氨基-5,5’-二-萘基-1,1’-二-磺酸钾及少量无机盐的混合物;
步骤四,将上述混合物通过柱层析,用丙酮/乙酸乙酯做洗脱剂,分离得到产物8,8’-二-苯氨基-5,5’-二-萘基-1,1’-二-磺酸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8,8’-二-苯氨基-5,5’-二-萘基-1,1’-二-磺酸盐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中,所述升温,其温度为40℃~6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8,8’-二-苯氨基-5,5’-二-萘基-1,1’-二-磺酸盐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二中,所述的盐酸,是指体积浓度为36%浓盐酸。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8,8’-二-苯氨基-5,5’-二-萘基-1,1’-二-磺酸盐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二中,所述亚硝酸钠溶液,其浓度为0.2摩尔/升亚硝酸钠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8,8’-二-苯氨基-5,5’-二-萘基-1,1’-二-磺酸盐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二中,所述升温并控制溶剂回流,其温度为60℃~80℃。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8,8’-二-苯氨基-5,5’-二-萘基-1,1’-二-磺酸盐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三中,所述的调整pH值,是指调节pH值至7-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819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