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气制动汽车的气路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8721.6 | 申请日: | 200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7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苏永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智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24 | 分类号: | B60T13/24;B60T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1823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动 汽车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气制动汽车气路控制系统,具体还涉及一种用于该系统中的可过滤油水的带防冻、自排功能的油水分离器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气制动车型如:卡车、客车等等,都安装了空气干燥器,其目的为保证气路中空气的干燥,以利于提高制动系统中各部件的使用寿命,减少事故。但是目前国内空气压缩机压缩出来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油,杂质等。空气干燥器过滤油的功能往往远不能令人满意,油和杂质进入空气干燥器中的干燥剂,使其失效,湿润的空气腐蚀气路中的制动元件,严重的导致堵塞气路,引起重大交通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气制动汽车的气路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置油水分离器,使进入空气干燥器的压缩空气在进入之前得到净化处理,去除了压缩空气中的液态的水以及油、油气和固体污染物,避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用于气制动汽车的气路控制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干燥器和储气罐,其中经过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通过空气干燥器处理后保存在储气罐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经过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首先经过油水分离器,将所述压缩空气中液态的水以及油、油气和固体污染物排除后,再进入空气干燥器。
所述的油水分离器包括本体及其进气口、出气口和外排口,以及油过滤总成、反吹腔,在本体中设置有控制阀组件,压缩空气自进气口进入本体内,经过油过滤总成过滤,经过出气口进入空气干燥器,或者直接经本体内腔连同过滤滤出物经外排口排出腔外,由控制阀组件控制压缩空气的走向。
所述油水分离器上安装有防冻装置。
所述防冻装置为温控加热器,该温控加热器包括温控器和加热杆,该加热器位于本体排气口附近,防止排气口因水分结冰而堵塞。
所述油过滤总成包括油过滤壳体、两层油过滤芯和固定板,其中油过滤壳体固定支撑两层油过滤芯,固定板用于油过滤总成的安装固定。
本发明的优点是,系统中使用的油水分离器保证了空气压缩机出来的油水、固体污染物等在第一时间排除出系统,确保了气路干净、畅通,防止油污使空气干燥器内的干燥剂(分子筛)失效或缩短使用寿命,从而保证了经过管路和制动元件的空气干净、干燥,大大提高了制动元件的寿命和整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气路控制系统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油水分离器工作处于过滤油阶段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油水分离器工作处于自动排油阶段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防冻装置安装位置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油水分离器总成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5所示,标号1-21分别表示:空气压缩机1、油水分离器2、单向阀3、空气干燥器4、单向阀5、调压阀6、储气罐7、进气口8、本体内腔9、双层油过滤芯10、反吹腔11、出气口12、控制阀组件13、外排口14、控制口15、防水快插头16、温控器17、加热杆18、本体19、油过滤壳体20、固定板21。
本实施例用于汽车气路系统中的一种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空气压缩机1工作向整个气路系统供气,经过油水分离器2,将液态的水以及油、油气和固体污染物过滤掉,经过过滤后的空气再经过空气干燥器4除去空气中剩余的水分,从空气干燥器4出来的空气保存在储气罐7里供气路中各部分使用,储气罐连接有一个调压阀6,当储气罐7的压力达到调压阀6调节好的切换压力时,气体可以通过调压阀6分别通到空气干燥器4、油水分离器2、空气压缩机1的控制口,使其控制阀组件打开,此时的油水分离器2处于自动排油状态。当储气罐7内的气压下降到调压阀6回关压力时,各部件包括空气干燥器4、油水分离器2、空气压缩机1的控制口的气体从调压阀6排出,于是空气压缩机1,油水分离器2、空气干燥器4的控制阀组件关闭,此时空气压缩机1开始工作,进入第二个供气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智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智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87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