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双相不锈钢点蚀优先发生相区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8856.2 | 申请日: | 200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4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蒋益明;邓博;郝允卫;孙道明;李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3/10 | 分类号: | G01N13/10;G01N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不锈钢 优先 发生 方法 | ||
1、一种确定双相不锈钢点蚀优先发生相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亚稳态电流波动效应,在双相不锈钢的表面萌生点蚀,从而直接观察到点蚀优先发生的相区。
2、根据权利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双相不锈钢样品机械抛光后,用丙酮清洗,去除油污;然后在室温下,将样品放置到NaOH溶液中,以样品为阳极,石墨电极为阴极,对样品进行腐刻,其中,外加阳极电位为1.5-2.5V,腐刻时间为10-15s,由此获取双相不锈钢的微观结构;
步骤二:将腐刻后的样品作为阳极放置到NaCl溶液中,外加阳极电位700mV-800mV,同时用温度控制装置以1±0.3℃/min的速率升高溶液的温度,记录腐蚀电流密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当温度接近材料固有的临界点蚀温度时,停止试验,得到两种典型双相不锈钢的腐蚀电流密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从中观察到大量的亚稳态电流波动行为;
步骤三:将样品取出,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样品的表面,得到在某一相区形成的亚稳态点蚀形貌,尺寸小于10μm,从而直观地确定双相不锈钢点蚀优先萌生的相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885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