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膨胀土滑坡防治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9255.3 | 申请日: | 200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8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谢立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3/10;E02D3/12;E02D5/7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009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膨胀 滑坡 防治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膨胀土滑坡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地下加筋土菱形框格墙、坡体浅层饱和膨胀土构成具有预应力特性的复合坡体防护结构,利用锚固技术将复合坡体防护结构锚固于深层土体中,且在复合坡体防护结构中设置保水装置以满足浅层膨胀土的含水饱和度要求,并在复合坡体防护结构底部设置排水装置以自动排出坡内滞水,维持边坡的长期稳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坡体防护结构由地下加筋土菱形框格墙、框格内膨胀土和锚固结构三部分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锚固结构是能将边坡滑动的下滑力传到边坡深层土体,以明显提高整体边坡的抗滑稳定性的类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锚固结构包括打入深层土体的土钉、预应力锚索、夯扩桩。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地下加筋土菱形框格墙由框格状加筋土工布和防渗土体组成,嵌入膨胀土坡体中,平面上呈菱形布置,将边坡浅层土体分割成许多独立的菱形方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菱形边长为3~5m,深度3~5m,墙体厚度30~50c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框格状加筋土工布位于地下加筋土菱形框格墙的中轴线上,平面上呈封闭的菱形框格形状,也可以是几个框格组成为一体的多菱形框格形状,安装的时候将相邻加筋土工布进行牢固连接,以加大护坡体的整体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保水装置由不透水人造膜和补水多孔管组成;以不透水人造膜将护坡体膨胀土与空气完全隔离,使膨胀土所含水分不易渗入深层土体,并一直保持膨胀状态;施工中或正常营运中,均可以从补水多孔管向护坡体膨胀土内注水,及时补充其失去的水分,满足护坡体膨胀土含水量要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补水多孔管为硬质材料管,管径30~50mm,管壁上开孔,孔径2~3mm,孔距为孔径的20~50倍;管道周围包裹反滤土工布或者设置以传统的砂砾石等天然反滤材料组成的反滤层,以阻止土体进入、堵塞管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施工主要步骤包括:1)在斜坡上测量标记出地下加筋土菱形框格墙平面布置轴线和锚固结构施工特征点位;2)对各菱形挖槽,并同时进行各护坡装置的具体施工;3)各护坡装置施工完毕后,对补水多孔管抽真空,使得人造膜与土体结合紧密,然后在人造膜上铺填松土,并覆盖草皮铺盖;4)通过补水多孔管对复合护坡体内的膨胀土进行注水饱和;该复合坡体防护结构施工完毕后,每年向复合护坡体内的膨胀土补水1~2次,使土体处于较高的含水饱和状态,确保护坡装置正常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925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