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触点直流警铃驱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9882.7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0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夏奇工;袁兆德;蔡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军远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1/064 | 分类号: | G10K1/064;G10K1/065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72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点 直流 警铃 驱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警铃,特别是涉及一种无触点直流警铃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如图1,现有的警铃的驱动机构组成包括:
电磁包线A,通电时给杆一个向前的电磁力;
杆B,用于带动警铃的敲击机构敲击铃壳,实现电能和声能的转换;
电容器C:用于吸收触点K通断时所产生的火花;
拉簧D:用于保持杆的初始状态;
与杆联动的白金触点K,杆向前时,触点断开,杆向后时,触点闭合;
其工作原理为:
当U0=0,警铃未加电,由于D的作用,杆在初始状态,触点K处于导通状态,通电后U0经触点K把电源加到电磁线包A上,电磁线包得电给杆一个向前的力去带动敲击机构去敲击铃壳,同时因杆位移,触点K关断,电磁线包失电,杆被拉簧D复位至初始状态后触点K又处于导通状态。杆重复上述过程,不断带动敲击机构去敲击铃壳,完成电能和声能的转换。
触点K的工作情况:
一般的讲,电容C有吸收触点火花的作用,但实际上,警铃的工作过程中,触点的火花并不能完全被电容所吸收,这也是理论上能证明的;因为,由于火花的存在,就不可能避免对通信等电子设备、系统的电磁干扰,同时也降低了警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目前,也有一些警铃在触点K上设置有间隙调节机构,可在一定的使用周期后进行调节,把火花调到最小,警铃的音质调到最好,但在实际使用中这种设计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当铃声的质量变坏后,人们往往认为是铃坏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无触点直流警铃驱动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无触点直流警铃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铃壳内的拉簧、用于带动敲击机构的杆、电磁包线、电子开关以及位移传感器,所述的拉簧与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磁包线绕设于杆上,该电磁包线的一头与电子开关连接,所述的位移传感器与电子开关通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电子开关及位移传感器替代了触点和电容器,避免了由于火花而产生的电磁干扰,提高了警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警铃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无触点直流警铃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铃壳内的拉簧D、用于带动敲击机构的杆B、电磁包线A、电子开关E以及位移传感器F,所述的拉簧D与杆B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磁包线绕A设于杆B上,该电磁包线A的一头与电子开关E电连接,所述的位移传感器F与电子开关E通信连接。
当U0=0,警铃未加电,由于D的作用,杆在初始状态,位移传感器的信号使电子开关处于“通”状态,通电后U0经电子开关把电源加到电磁线包A上,电磁线包得电后给杆一个向前的力去带动警铃的敲击机构去敲击铃壳,同时因杆位移,位移传感器的信号使电子开关关断,电磁线包失电,杆被拉簧D复位至初始状态后位移传感器的信号又使电子开关处于“通”状态。杆重复上述过程,不断带动敲击机构去敲击铃壳,完成电能和声能的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军远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军远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98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阻燃防爆压敏电阻
- 下一篇:解析电子表单的内容的方法及电子表单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