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膨胀土地区房屋开裂防治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0474.3 | 申请日: | 200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9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谢立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1/92 | 分类号: | E04B1/92;E02D3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009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膨胀 土地 房屋 开裂 防治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房屋开裂的防治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膨胀土地区房屋开裂的防治方法及装置,属于建筑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来说,降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影响因素。膨胀土的粘粒成份主要由强亲水性矿物质组成,膨胀土吸水后显著膨胀、失水后显著收缩、浸水抗剪力降低、干缩裂隙发育,性质极不稳定。在工程建设中,建造在含水量保持不变的膨胀土上的构造物不会遭受由土体膨胀而引起的破坏;相反,当膨胀土的含水量增加时,则土体立即就会产生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体积膨胀。实际工程实践表明,即便含水量发生轻微变化(如1%~2%),膨胀土也足以引起有害的膨胀,造成地质灾害。因此,建造在膨胀土地区的大量民用建筑常常出现房屋开裂,其危害严重,且广泛存在,长期威胁着膨胀土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活。在雨季来临时,膨胀土中含水量增加,常使建筑物产生不均匀的竖向或水平的胀缩变形,造成位移、开裂、倾斜甚至破坏,且往往成群出现,尤以低层平房严重,危害性很大。房屋裂缝特征主要是外墙垂直裂缝、端部斜向裂缝和窗台下水平裂缝,以及内、外山墙对称或不对称的倒八字形裂缝等,而且地坪往往出现纵向长条和网格状的裂缝。一般于建筑物完工后半年到五年出现房屋裂缝。2007年7月,云南省江川县九溪镇小营村因地质结构土壤为膨胀土,房屋地板发生开裂、变形、倾斜等地质灾害,灾害造成83宗房屋,118户村民房屋不同程度的开裂、变形、倾斜,涉及建筑占地面积12690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类似的膨胀土地质灾害引起的房屋建筑开裂,在我国膨胀土地区非常普遍。
用于防治膨胀土地区房屋开裂的方法,常用的有换土、土性改良、加深基础等工程措施。这些方法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房屋开裂,但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工程建设费用较高,比如换土需要挖除膨胀土原土、回填并压实,土性改良则需要添加水泥或石灰等材料,并利用机械拌合完成土性改良,加深基础则需要挖更深的基坑,建造更大的基础;2)建设工期较长。这些缺陷,目前正阻碍着我国的城镇建设,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因此,急需建设成本低、机械作业量少的有效措施,以避免房屋因土体膨胀而开裂,提高膨胀土地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与居住环境,利于西部地区的大规模城镇化建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治膨胀土地区因土体膨胀造成房屋开裂的方法和装置,其施工不需要机械作业,工序简单、操作容易,不费时,建设成本低,即便交通落后的地区,也可以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利用气体在土体中的扩散作用,以房屋地板构成膨胀土顶部不透气层,采用间隙式对地板以下土体打入气体的方式,及时排出膨胀土 中的水分,使得房屋地板以下土体的含水量长期维持在低含水量状态,以实现房屋的安全。
上述方法,包括如下实施步骤:
1)平整地基,碾压密实;
2)将竖直管插入地基膨胀土中,并以水平连接管进行连接;
3)铺装不透气膜、地板,并将打气管伸出地板以上至少2cm
4)当地板产生强度后,用自行车打气筒对打气管进行打气,顺序为先给内层管道打气,且每隔一小时就补气一次,1天以后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1~3天后才给外层管道打气,以实现地基膨胀土含水量的大幅降低,降低其自身透水性能;
5)房屋使用中,随时可以对打气管打气,尤其是每年梅雨季节或暴雨之前,及时打气,可以很好地防止膨胀土含水量的显著变化,实现长期维护膨胀土地基的稳定性。
所述的房屋地板,为混凝土、三合土等材料建成的地板,其底部设置有不透气膜,形成膨胀土顶部的不透气层。
所述的打入气体方式,是预先将用于打入气体的管道竖直插入地板以下土体中,并以水平连接管将各竖直管连接起来,合并到一个或几个打气管,将打气管伸出地板以上至少2cm,形成注气管道装置;根据需要,可采用自行车打气筒对打气管打入气体,将气体打入地板以下土体。
所述的竖直管由注气管、竖直连接管和贯入头组成:注气管的管壁开有用以向土体中注入气体的注气孔,注气管分布于竖直管的至少两个位置,注气管之间以竖直连接管进行连接;贯入头位于竖直管的底部,呈圆锥状,利于竖直管破土贯入深层土体。
所述的竖直管,其平面布置间距为1~3米,长度至少3米;布设在竖直管上的注气管竖直间距为1~1.5米,注气管直径小于上下两端的竖直连接管或贯入头,中间细、两头粗,以避免在贯入土体过程中土体把注气管的注气孔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04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气开关装置、储能组件及其延时机构
- 下一篇:用于内燃机废气的加热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