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役设备微试样电火花线切割取样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0609.6 | 申请日: | 200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8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关凯书;张广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04 | 分类号: | G01N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试样 电火花 切割 取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切割取样装置,特别是一种在役设备微试样电火花线切割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核电及石油化工行业中存在着大量服役的压力容器和管道,如何评价和预测这些设备的当前性能和剩余寿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课题。传统的无损检测方法和常规取样试验方法一直是这方面主要试验研究方法,可是因为两者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前者简单、无损,但测得的信息不完整,只能检测结构的缺陷,无法获得材料性能的变化;后者准确可靠,能够测试材料性能与组织的变化,但却有破坏性。微型试样试验法(Small Specimen Test,简称SST),如小冲杆试验技术,一方面要尽可能采用无损或半无损检验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必须最大限度地得到材料的性能,以适应微型试样进行性能试验,是一种既具有“无损取样”性又具有准确可靠性的新型试验方法。但如何在服役的设备上切取微试样一直是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役设备微试样电火花线切割取样装置,在服役的设备上可以方便切取微试样,同时加工的时候有冷却液而不会对材料带来损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在役设备微试样电火花线切割取样装置,包括传动轮和电源,该装置还包括导向轮、电极丝、平板支架、导向架,
所述的导向轮与所述的导向架分别固定在所述的平板支架上,该平板支架固定在其后面的箱体上;
所述的传动轮安装在脉冲电机上,也固定在所述的箱体上,所述的电极丝套在所述的导向轮、传动轮和导向架上,整个电极丝呈凹槽形,该导向架在电极丝的里面;
该切割取样装置还包括Z向给进电机、Z向丝杠支架、Z向螺旋传动器和Z向丝杠,所述的Z向螺旋传动器和Z向给进电机固定在移动台上,所述的Z向丝杠穿过该Z向螺旋传动器通过Z向联轴器与该Z向给进电机相连,该Z向丝杠的两端分别有Z向丝杠支架支撑,Z向螺旋传动器与Z向丝杠一起构成传动机构,工作时,Z向丝杠只做转动,Z向丝杠支架与底座连接,该底座焊接在移动台上;
该切割取样装置还包括X向给进电机、X向丝杠支架、X向螺旋传动器、X向丝杠和X向联轴器,各部件间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同Z向。
所述的程序控制模块的单片机的控制程序就是靠给步进电机发出的脉冲来控制其转动的圈数,步进电机与丝杠相连,所以丝杠每转动一圈,其轴线方向传动距离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当丝杠转动的圈数一定时,其轴线方向传动的距离就一定。
所述的电极丝是钼丝。
所述的电源是脉冲电源。
该装置工作时,在电极丝和在役设备之间浇上工作液介质。
所述的平板支架用螺钉固定在其后面的箱体上。
所述的导向架的厚度很薄。
所述的导向轮的固定方式为,先在所述的平板支架上钻两个孔,再铣出两个圆形的槽,用销穿过孔,将导向轮固定在所述的平板支架的槽里。
所述的导向架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的平板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装置的导向架厚度很薄,钼丝做成凹槽形,导向架可以藏在钼丝的里面,这样钼丝不会脱开导向架,而钼丝做进给运动切入设备的时候,导向架同时跟进而对加工不产生影响。本发明装置的钼丝可以垂直切割设备,然后钼丝在服役的设备表层下部表面平行切割,切取微试样,然后在垂直退出。加工的同时有冷却液而不会对材料带来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装置的电极丝和导向架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装置的导向轮与导向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装置的位置关系图
图5是本发明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装置的控制模块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装置的脉冲电机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装置的丝杠支架示意图
图10-1本发明装置的初始位置示意图
图10-2本发明装置接触在役设备示意图
图10-3本发明装置的限位开关示意图
图10-4本发明装置向下进给切削示意图
图10-5本发明装置横向进给切削示意图
图10-6本发明装置切削完毕示意图。
图10-7本发明装置回到初始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06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