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影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0826.5 | 申请日: | 2008-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4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章晓军;郝广宁;李忠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21/58 | 分类号: | G03B21/58;G03B21/54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翟 羽;唐秀萍 |
地址: | 21500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投影幕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自锁机构的投影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投影幕布已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及商业领域,例如:家庭影院、多媒体教学、指挥中心、视频会议室等众多使用场合。
请参照图1所示,一种现有的手拉投影幕装置的定位机构9包括有:自锁轴90、自锁芯91、自锁外套92及二开关弹簧93、95组成。自锁芯91套设于自锁轴90上,自锁芯91的外圆柱面上开设有滚珠槽94;自锁外套92套设于自锁芯91上,在自锁外套92的内壁上开设有一个沿轴向的直槽920,至少一滚珠96设置在自锁芯91的滚珠槽94和自锁外套92内壁的直槽920之间。二开关弹簧93、95分别套置于自锁轴90的两端,每一开关弹簧93、95均有一末端通过螺丝固定于自锁芯91上。
上述现有的自锁芯91的滚珠槽94具有连通的一斜线凹槽940、一第一曲线凹槽941、一第二曲线凹槽942、一自锁点943、一拐点944、一第三曲线凹槽945,以及一第四曲线凹槽946,其中斜线凹槽940是以相对于自锁芯91的轴线成倾斜状;第一曲线凹槽941及第四曲线凹槽946是环绕着自锁芯91的外侧表面设置;第二曲线凹槽942及第三曲线凹槽945是相对于自锁芯91的轴线成倾斜状;自锁点943与拐点944是连接第二、第三曲线凹槽942、945。
当下拉投影幕布时,上述现有的定位机构9的自锁外套9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自锁外套92上的直槽920会驱动滚珠96从第四曲线凹槽946经过斜线凹槽940滑入第一曲线凹槽941内,并在第一曲线凹槽941内环绕运动。当欲定位投影幕布时,操作者可以随时停止下拉,自锁外套92反向旋转(即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其上的直槽920会驱动滚珠96从第一曲线凹槽941滑入第二曲线凹槽942、然后又滑至自锁点943,此时滚珠96在自锁点943处被卡住,而使得自锁外套92不能逆时针回转,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投影幕布的自锁定位。当需要解锁时,只需要下拉投影幕布使得自锁外套9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此时自锁外套92的直槽920会驱动滚珠96滑出(或脱出)自锁点943,到达拐点944,被拐点944卡住无法下拉,此时可以让投影幕布再回收,此时自锁外套92的直槽920会驱动滚珠96滑过第三曲线槽945,然后再完全释放投影幕布,使得自锁外套92逆时针转动,滚珠96就会从第三曲线凹槽945滑入第四曲线凹槽946中,并在第四曲线凹槽946内循环运动,直至投影幕布完全收回。
尽管上述现有定位机构9可在任意处将投影幕布随意定位,但各曲线槽加工精度不易把握,很容易发生不能解自锁的状况。即便加工精度达到要求,但当投影幕布仅被下拉一较短距离(将其定义为第一下拉长度)就被定位,而之后又欲回收时,在解自锁的过程中还需要将投影幕布下拉又一距离(将其定义为第二下拉长度),此第二下拉长度等于滚珠96从自锁点943滑至拐点944处的轨迹长度,以使得自锁外套92的直槽920驱动滚珠96脱离自锁点943而滑至拐点944,此时滚珠96极易卡死于拐点944处而无法滑出第三曲线凹槽945。详细来讲,由于投影幕布的第一下拉长度很短,也就是说投影幕布的回收长度非常短,当第一下拉长度与第二下拉长度相加之后的总和小于第三曲线凹槽945的展开长度(即滚珠96在第三曲线凹槽945内的轨迹长度)时,在回收过程中,因没有足够的距离能够使得滚珠96滑出第三曲线凹槽945,从而滚珠96无法进入第四曲线凹槽946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若遇卡死现象,通常操作者会用力下拉投影幕布以试图解锁,但加大的力量极易破坏滚珠槽94或者破坏现有手拉投影幕装置的其它构件,而对解锁则无任何功效。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投影幕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影幕装置,其设置有自锁机构,能够实现安全自锁及解锁的功能,进而提高投影幕装置的品质。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08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