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砂加气混凝土抗渗砌块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1174.7 | 申请日: | 200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3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伊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E04C1/40;C04B14/06;C04B22/14;C04B22/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树德 |
地址: | 2000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砂加气 混凝土 砌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砌块,尤其是一种砂加气混凝土抗渗砌块,主要应用于自保温节能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构件的外围护墙体,也可用于一般内墙卫生间、厨房间等潮湿部位的墙体。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市场上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种类繁多,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砂加气混凝土砌块(或者其它墙体材料)作为单一的建筑墙体材料是能够达到防水抗渗要求的。砂加气混凝土砌块(或者其它墙体材料)在成墙后本身是不防水、不抗渗的,主要是靠涂刷防水材料来达到建筑防水抗渗要求的。随着我国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大部分节能建筑由于外墙本身不能达到建筑节能的要求,主要是采用在建筑外墙上粘贴有机保温材料,如EPS、XPS等;或喷涂聚氨酯硬泡、粉刷保温砂浆等来达到建筑节能要求的。而有机保温材料的防火、抗冲击、钉挂、饰面处理、抗老化等性能较差,本身不具有防水功能,还要靠防水材料来达到防水抗渗要求的。这些缺陷是传统建筑节能保温产品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本发明的申请人旨在提供一种砂加气抗渗砌块,彻底改变以往外墙的施工状况,给我国的建筑市场里带来了新鲜活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针对现有砂加气混凝土砌块,或者其它墙体材料本身不能达到建筑防水抗渗要求的不足,提供一种自身具有防渗功能的砂加气混凝土抗渗砌块。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砂加气混凝土抗渗砌块,包括以磨细石英砂、水泥、石灰、石膏为主要基材,以铝粉为发泡剂,其中,所述的砂加气混凝土抗渗砌块包括憎水性防水剂,其加入量按重量百分比计为总量的0.02~0.4%。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憎水性防水剂为有机硅氧烷,主要成分为甲氧基及乙氧基硅氧烷,分子量为3000~4000。在本发明的产品内增加了憎水基团使产品本身成为憎水性的物质,有机硅氧烷的分子式是:
由于普通的砂加气混凝土砌块,或者其它墙体材料本身是不能达到建筑防水抗渗要求的,因此,建筑外墙完成后,往往再要涂刷各种防水材料,以达到外墙墙体防水抗渗的要求。这种做法,即浪费材料,又浪费人工,使用成本高,工作效率低。
而本发明的抗渗砌块材料本身具有抗渗效果,不需要再外加其它抗渗材料就能达到抗渗效果。在达到外墙防水抗渗,满足了节能要求的同时,又解决了建筑物的防火、抗冲击、钉挂、饰面处理、抗老化等传统建筑节能保温产品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建筑节能的烦琐工作与传统建筑简单的施工合而为一,大大加快了建筑工程的进度。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抗渗砌块还可以做清水墙面。清水墙面在现代建筑中已很少见,原因是传统建筑材料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抗渗砌块的发明,极大的丰富了设计师的想象能力。使我国的建筑设计有了更多的选择。使用抗渗砌块,既节约材料,节约人工,而且使用成本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原理是:
砂加气混凝土在稠化硬化后,在气孔壁内存在较多的毛细管和空隙,水分会通过毛细管和空隙渗透入坯体内部。通过使用内添型防水剂使产品本身和气泡壁增加了憎水基团,添加内添型防水剂使产品气泡壁与水接触面形成一层气泡膜,减少气孔壁空隙和毛细管的渗水,使加气混凝土气孔壁的憎水性提高,从而提高其抗渗性能。
按防水剂的防水机理可分为(1)减渗类防水剂(2)憎水性防水剂(3)复配型防水剂。
根据加气混凝土本身的特性,本发明主要选用憎水性防水剂。减渗类防水剂主要应用在常温养护下的制品,并且该类防水剂多为无机类化学品,耐碱耐高温性达不到加气混凝土的生产工艺要求。而选用的憎水性防水剂多为有机高分子类化学品,耐碱耐高温的特性符合加气混凝土生产工艺的要求。它们主要作用是使制品本身、毛细管壁和空隙由亲水表面变为憎水表面,从而减少毛细作用引起的渗水,提高抗渗性。这类防水剂的机理是在水泥浆体中,分子中的烃氧基水解成羟基,然后与水泥颗粒表面的烃基反应形成化学键,从而使加气混凝土中的毛细管和空隙成为憎水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伊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伊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11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