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理景观水体污染的泡腾型混凝剂的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1197.8 | 申请日: | 200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1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平;杨青;孙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濂堂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理 景观 水体 污染 泡腾型 混凝剂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污染水体净化技术领域,是应用于富营养化河道、湖泊水体生态修复、水质改善技术领,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理景观水体污染的泡腾型混凝剂。
背景技术
随着近十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范围的扩大,我国许多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继续加剧的趋势。作为一项重要的污染治理和水质改善技术,混凝已成功地应用在许多湖泊、河流的生态修复、生态整治工程中。
中科院王曙光等[i]采用聚合氯化铁(PFC)为混凝剂,对深圳市的龙岗河、观兰河、燕川河、大茅河水体进行了强化混凝处理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PFC投加量为50mg/L时,观兰河(原水CODCr=48.0mg/L)的CODCr去除率达到70%以上,浊度去除率达到91%,TP的去除率达到95%,TN的去除率达到41%;大茅河(原水CODCr=84.0mg/L)的CODCr去除率达到50%以上,浊度去除率达到78%,TP的去除率达到96.5%,TN的去除率达到41.6%。对重金属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处理后水质达到或接近地表水水质标准。
孙从军[ii]等,以硅藻土为混凝剂,对苏州河支流受污染水体进行强化混凝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投药量200mg/L的条件下,CODCr去除率为43%~59%,磷去除率为92%~100%,而NH3-N几乎没有去除。
Cheng,Wen Po[iii]等用Al2(SO4)3、PAC、FeCl3和PFS等混凝剂处理水库水,结果表明,PFS比FeCl3有更好的溶解性有机物DOC去除率和更少的铁残留;Al2(SO4)3对浊度、色度和细菌的去除效果最好,但是DOC的去除效果不够理想;当PFS和Al2(SO4)3联合使用是处理效果最佳,DOC、浊度、色度都能得到很好的去除。
以上研究采用的各种混凝剂(絮凝剂)对景观水处理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达到良好的水力条件,在进行混凝剂(或絮凝剂)的投加时,都要借助于机械设备的搅拌,一方面动力消耗较高,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景观水体需要开发特定的投加设备,上述问题的存在,大大限制了混凝在地表水处理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投加时不需要机械设备的搅拌和特定投加设备的,直接投入水体中即可发挥作用的,用于治理景观水体污染的泡腾型混凝剂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理景观水体污染的泡腾型混凝剂的制备工艺,其方案是:按以下步骤完成制备操作:
①按质量百分比为:高岭土5~30%,沸石30~60%,和辅剂10~65%混和;
②粉碎、并研磨成粉末;
③烘干;
④混匀;
⑤压制成型。
所述的辅剂,组成质量百分比为:柠檬酸5~10%,NaHCO39~15%,Na2CO33~5%,PVP1~2%,CMS-Na1~2%均匀混合。
实施本发明后的积极效果是:
由于泡腾型混凝剂是将具有混凝作用的天然矿物材料(黏土类混凝剂)与辅料(崩解剂)均匀混合后压制成片状制剂,直接撒在水中,即会自动崩解,将黏土类混凝剂释放出来,达到混凝的目的,投加时不需要机械设备的搅拌和投加设备,适用于各类地表水体,同时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有很好的环境安全性。同时制作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治理景观水体污染的泡腾型混凝剂的制备工艺,是按以下步骤完成制备操作:
①按质量百分比为:高岭土5~30%,沸石30~60%,和辅剂10~65%混和;
②粉碎、并研磨成粉末;
③烘干;
④混匀;
⑤压制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11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