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入点接入移动核心网的方法、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1477.9 | 申请日: | 2008-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5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曹文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L29/06;H04L12/6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200121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入 移动 核心 方法 设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入点接入移动核心网的方 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接入点(AP,Access Point)是基于固定互联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 传输网,为家庭、小办公室和家庭办公室(SOHO,Small Office and Home Office) 提供无线接入服务的网络设备。
参见图1,该图为AP应用于家庭网络的结构图。
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通过空口接入AP,AP通过家庭网关 (HGW,Home Gateway)接入IP传输网,然后通过IP传输网连接到移动核心 网中的安全网关(SeGW,Security Gateway),再连接到接入网关(AG,Access Gateway)。所述HGW可以集成在AP上,所述SeGW可以集成在AG上。
AP带有用户标识模块(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或通用移动通 讯系统用户标识模块(USIM,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AP与SeGW建立互联网网络安全协议(IPSec, IP Security Protocol)隧道时,需要通过SIM或USIM对AP进行鉴权,保证只有 合法的AP才可以接入移动移动核心网,同时IPSec隧道也保证了AP信息通过公 共的IP传输网进行传输时的安全。所述AP和AG的制式可以为通用移动通讯系 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全球移动通信系 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或码分多址接入(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AP除了应用在家庭网络以外,还可以应用在企业或学校的网络中。参见 图2,该图为AP应用于企业网络或学校网络的结构图。
第一用户设备UE、第二用户设备UE和第三用户设备UE分别接入第一接入 点AP、第二接入点AP和第三接入点AP。每个AP都要经过企业网关或校园网关 和SeGW建立IPSec隧道,这样导致企业网关或校园网关和SeGW之间存在多条 IPSec隧道,浪费企业网关或校园网关的出口带宽。多个AP之间或AP与其他设 备之间进行本地呼叫和本地数据交互,都要通过AG转接才能实现,这样浪费 移动核心网带宽,而且需要使用移动核心网资源,所以这样的本地呼叫和本地 数据交互不是免费的。另外企业网络或校园网络需要AP组网提供较大范围的 连续覆盖,AP间的切换功能由AG实现,这样浪费移动核心网资源。由于每个 AP都带有SIM卡或USIM卡,并且多个AP分布在企业或学校的楼内,容易造成 SIM卡或USIM卡被人窃取,安全上没有保证。
由此可见,企业或校园的多个AP通过企业网关或校园网关接入移动核心 网时,不仅浪费移动核心网资源,而且每个AP带有的SIM卡或USIM卡也存在 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点接入移动核心网的方法、设备及系统的方 法,节省移动核心网资源,并且保证了SIM卡或USIM的安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点接入移动核心网的方法,包括:由安全网关 的IP地址建立与安全网关之间的IP网络安全协议隧道;通过上述IP网络安 全协议隧道,由接入网关的IP地址接入移动核心网的接入网关;接收至少一 个接入点的接入;转接所述接入点至所述移动核心网的接入网关。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入点接入移动核心网的设备,包括:建立单元, 用于由安全网关的IP地址建立与安全网关之间的IP网络安全协议隧道;接入 单元,用于通过上述建立的IP网络安全协议隧道,由接入网关的IP地址接入 移动核心网的接入网关;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接入点的接入;转接单 元,用于转接所述接入点至所述移动核心网的接入网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14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