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和无机纳米混杂纤维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1528.8 | 申请日: | 200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8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朱利民;余灯广;申夏夏;张晓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1/10 | 分类号: | D01F1/10;D01F6/54;D01F6/90;D01D5/00;D01F11/04;A61K9/00;A61K47/32;B01J20/02;B01J20/28;B01J20/30;C02F1/28;C02F1/42;C02F1/68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01620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无机 纳米 混杂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纳米纤维的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机/无机纳米混杂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材料,被称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纳米复合材料的概念最早是1984年提出的,它是指分散相尺寸至少有一相的一维尺寸<100nm的复合材料。由于纳米复合材料的尺寸介于分子与体相尺寸之间,属于介观系统,因此表现出与分子及体相不同的特殊性质,具有明显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呈现出许多优良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纳米复合材料中如果其中一相为有机聚合物,另一相为无机相,则称为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与常规的聚合物无机填料复合体系不同,不是有机相与无机相的简单混合,而是两相在纳米尺寸范围内复合而成的。由于无机相与聚合物之间界面面积非常大,界面间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因此具有理想的粘接性能。以至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不仅具有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性质,而且将无机物的刚性、尺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与聚合物的韧性、加工性及介电性能揉合在一起,从而产生许多特异的性能。在电子学、光学、机械、生物学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常见方法有:插层复合法、溶胶-凝胶法、原位聚合法、超声波法、化学分散剂添加法、共混法高聚物溶液直接插入法、共混法高聚物熔融直接插入法等。
其中常规高聚物溶液直接插入法:先将聚合物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将其与无机物溶液混合,在溶剂的作用下,聚合物插于无机物片层或颗粒间,经过干燥处理后,得到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制备条件比较温和,简化了复合过程,得到的材料性能更稳定。缺点是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溶剂,插层结束后,又要除去这些溶剂,在除去溶剂的过程中,有可能导致聚合物脱插。如果通过一定的方法在快速除除去溶剂的同时,保持聚合物与无机物的稳定结合,无疑将使得高聚物溶液直接插入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制备出更多的有机/无机纳米混杂复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机/无机纳米混杂纤维的制备方法,制备条件温和,方法简单,简化了复合过程;所得纳米混杂纤维是高表面积、高度分散的,材料性能稳定。
本发明的一种有机/无机纳米混杂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
(1)在20~60℃水浴下,将0.5~5g无机物混悬于100mL纺丝溶剂中,然后加入6~25g高分子聚合物,在200~450rpm转速搅拌,20~60℃水浴条件下溶胀24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均匀分散性纺丝原液;
(2)上述纺丝原液倒入溶液储存器,采用削平的注射针头作为喷射细流的毛细管,在流速为0.5~2.5mL·h-1,接受板离喷丝口距离为10~25cm,电压10~30kV,环境温度为10~30℃,环境湿度为50~75%,经高压静电纺丝后,常温下真空干燥24小时,选择性进行后处理,得到纳米混杂纤维。
所述的步骤(1)中无机物为高岭土、膨润土、二氧化硅或硝酸银。
所述的步骤(1)中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丙烯腈(PAN)或尼龙66。
所述的步骤(1)中纺丝溶剂为二甲基乙酰胺(DMAc)或甲酸(85wt%)。
所述的步骤(2)中溶液储存器为5mL注射器,注射针头为5号或6号。
所述的步骤(2)中高压静电纺丝是改良高压静电纺丝,是在注射泵的针筒内放入磁子,在针筒的外部引入旋转磁场,在电纺的同时保证纺丝原液的均匀分散性。
所述的步骤(2)中后处理是把静电纺丝后的硝酸银/聚丙烯腈纤维毡浸入硼氢化钠溶液中,还原硝酸银为纳米银。
所述的步骤(2)中纳米混杂纤维直径在100~300nm。
本发明的一种有机/无机纳米混杂纤维的应用在于,用于制备给药系统、抗菌纺织品、物质分离、金属离子以及有机化合物处理的水污染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15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防虫的电磁炉
- 下一篇:一种轨道车辆的运输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