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规模化培育北冬虫夏草用的培养器皿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1690.X | 申请日: | 200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9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唐永范;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国宝企业发展中心;上海国宝生物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22 | 分类号: | C12M1/22;C12M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 成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规模化 培育 冬虫夏草 培养 器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培养器皿,特别涉及一种组织培养用的培养器皿, 具体涉及一种规模化培育北冬虫夏草用的培养器皿。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绝大多数科研院所进行生物组织培养时都基本采用玻 璃圆瓶作为培养器皿或采用同规格的塑料圆瓶作为培养器皿。
在培养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方面,目前国内的单位大 多采用玻璃圆瓶作为培养器皿,也有少数几家单位采用与玻璃圆瓶同 规格的塑料圆瓶作为培养器皿。
采用现在的玻璃圆瓶或塑料圆瓶作为培养器皿,存在以下几方面缺 点:
1、采用现在的玻璃圆瓶或塑料圆瓶作为培养器皿,由于其开口小, 底径大的结构特点,在装料、接种、采集方面,尤其在清理培养基方 面很不方便,无法适应工厂化要求;
2、采用现在的玻璃圆瓶或塑料圆瓶作为培养器皿,由于其底部呈 圆形的结构特点,在培养架上排列后,相邻的培养器皿之间存在空隙, 导致有效应用面积小;
3、据《虫草人工栽培与深度开发》(作者李昊,吴百昌,李春蓝;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42页)报道采用现在的玻璃圆瓶 或塑料圆瓶作为培养器皿,为了防止菌类污染,要将瓶口密闭,瓶口 密闭后造成培养器皿透气性差,无法补充北冬虫夏草生长发育过程中 所需要的氧气,也无法排出营养液中富余的水分,导致严重影响虫草 生物转化率和出草率;
4、采用现在的玻璃圆瓶或塑料圆瓶作为培养器皿,因为圆瓶容积 小,耗时耗工耗能源,不适应大规模培育的需求;
5、采用现在的玻璃圆瓶作为培养器皿,玻璃圆瓶易碎,会给产品 带来不安全因素;采用现在的塑料圆瓶作为培养器皿,在加热灭菌时 容易变形,且现有技术中的塑料圆瓶透光性差,不利于北冬虫夏草的 生长。
目前,国内有少数几家单位使用小塑料圆盒培育北冬虫夏草,也 存在着单位面积产量低、透气性不好、易造成染菌、接种不便、生产 能耗高、劳动生产率低下等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规模化培育北冬虫夏草用的培养器 皿,以解决现在组织培养北冬虫夏草方面使用的玻璃圆瓶、塑料圆瓶 和小塑料圆盒因为不透气而无法补充北冬虫夏草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 要的氧气,也无法排出多余的水分,导致虫草生物转化率和出草率低 下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规模化培育北冬虫夏草用的培养器皿,包括盒身,与所述盒 身配套、能整体上密封所述盒身的盒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培养器 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培养器皿内部和外部的透气孔,在所述培养器皿 上还设置有封住所述透气孔、只使空气自由进出并对空气进行微滤的 封体。
微滤的主要作用是过滤细菌,使其不能进入培养器皿内。
本发明所述的培养器皿,因为设置了透气孔,还设置有封住所述 透气孔、只使空气自由进出并对空气进行微滤的封体,所以可以容许 培养器皿内部和外部进行气体交换,且不会使菌类进入培养器皿内部 造成培养基或营养液和北冬虫夏草被污染;并可通过封体,蒸发出培 养基或营养液中富余的水分,更有利于北冬虫夏草的生长发育与高产。
所述透气孔可以设置在盒盖的侧板上(如果盒盖有侧板的话), 也可以设置在盒身的侧板上。如果透气孔设置在盒盖或盒身的侧板上, 将培养器皿并列放置时,会使透气孔被相邻的培养器皿的侧板遮住, 因此,透气孔最佳设置方位,在所述盒盖的顶板上。
所述封体包括作为中间层的微孔滤膜,在所述微孔滤膜的上下表 面分别设置有作为表层和底层的药用级无纺布。因为微孔滤膜的制作 材料是纸,其很薄且强度很低、易破损。为保护微孔滤膜免受损坏, 在其上下表面用无毒副作用的药用级无纺布加以保护。微孔滤膜的孔 径为0.2~0.5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国宝企业发展中心;上海国宝生物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国宝企业发展中心;上海国宝生物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16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