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低温用钢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1918.5 | 申请日: | 200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4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姚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60 | 分类号: | C22C38/60;C22C38/14;C21D8/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章鸣玉 |
地址: | 201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低温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材,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低温用钢。
背景技术
目前,为提高低温用钢的低温韧性,主要采用高Ni的成分设计、低温大变形量的生产工艺或以高Mn含量与低温大变形量工艺相结合得到针状铁素体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钢的低温冲击韧性,但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经检索,发明人发现以下相关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JP54065115中提到通过在钢中添加B、Ti并进行淬火回火处理来改善低温韧性,认为B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淬透性,但B在钢中会与N形成粗大的BN颗粒分布在晶界上,同时Ti亦会与N形成TiN,BN和TiN都是粗大的析出物,对于低温韧性十分不利,因此其-50℃冲击功只有100J。
专利文献JP55041934所涉及钢通过添加Ni、Cr、Mo和调质处理来改善低温韧性,但由于Mo、Ni元素价格较高,大量添加会使成本升高,且该钢材的韧脆转变温度只有-30℃。
专利文献JP61266521所涉及钢采用高Mn成分,轧后以15℃/秒的速度快速冷却随后在550~680℃温度下卷曲。该钢的强度较低,只有300MPa左右,且韧脆转变温度只有-70℃。
专利文献JP58011732公开了一种在奥氏体化温度下加热、压下量大于15%随后回火的加工方法,由于缺少成分的配合,所涉及钢的转变温度只有-50℃,效果不是很理想。
专利文献JP56025923、JP56119723、JP57131320、JP57123927、JP58009926和JP5800991912公开了通过添加高Mn、在1100℃~Ar3以上初轧后在Ar3~650℃精轧且轧后加速冷却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钢的韧脆转变温度降低到-100℃。但是,所涉及的方法成本相对较高且工艺复杂,要求在非再结晶区域大于50%的变形量,若在较低温度进行大变形会使得轧机负荷增大,增加成本,降低轧机寿命,所涉及的方法还要求轧后控制冷却,增加了对冷却设备的要求。
专利文献JP63130245A所涉及钢通过添加3~10%的Ni使得材料在-100℃时冲击功达到约200J,但是由于添加了3~10%的Ni,使得该钢的成本明显增加,经济性较差。
相关专利文献所涉及钢的成分和低温冲击韧性的比较见表1。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工艺简单、具有优良低温韧性的钢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超低温用钢,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10~0.20%,Si:0.20~0.40%,Mn:1.40-1.60%,P:<0.015%,S:<0.05%,Nb:0.01~0.06%,Al:0.030~0.040%,Ti:<0.001%,N<0.00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超低温用钢可包含0.01~0.1%的V和/或Zr。
所述超低温用钢可包含0.001~0.01%的Ca和/或Ce。
下面就本发明的成分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C:C是保证钢强度的主要元素,若C含量不足0.10%,则难以保证强度,若C含量超过0.20%,会使钢的低温冲击韧性下降。因此,C含量范围以0.10~0.20%为宜。
Si:Si是脱氧的主要元素,若Si含量小于0.20%,无法保证脱氧效果,若Si含量大于0.40%,会降低钢的低温冲击韧性。因此,Si含量范围以0.20~0.40%为宜。
Mn:Mn是脱氧的主要元素,适当添加可提高钢的低温冲击韧性,同时Mn也是形成针状铁素体的重要元素。若Mn含量低于1.40%,则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若Mn含量高于1.60%,会因为偏析恶化钢的低温冲击韧性。因此,Mn含量范围以1.40~1.60%为宜。
Nb:Nb是本发明中重要元素,和Mn共同作用形成魏氏组织。若Nb含量低于0.01%,达不到预期效果,若Nb含量大于0.06%,会形成过多的碳化物,恶化钢的低温冲击韧性。因此,Nb含量范围以0.01~0.06%为宜。
V:V是碳化物形成元素,可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若V含量小于0.01%,起不到预期效果,若V含量大于0.10%,会形成过多的碳化物,恶化钢的低温冲击韧性。因此,V含量范围以0.010~0.100%为宜。
Ti:钢中的Ti极易与N形成粗大的TiN,并分布在晶界上。因此,Ti含量范围宜<0.001%。
N:N会与Ti形成TiN,因此,N含量范围宜<0.0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19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低氮化物硬质涂层表面熔滴数量的方法
- 下一篇:多花黄精微卫星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