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有机荧光化合物制备荧光聚丙烯腈纤维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2269.0 | 申请日: | 200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1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付艳艳;李光;徐哲;江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6/54 | 分类号: | D01F6/54;D01F1/10;C09K11/06;D01D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01620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有机 荧光 化合物 制备 聚丙烯 纤维 方法 | ||
1.一种采用有机荧光化合物制备荧光聚丙烯腈纤维的方法,包括:
(1)称取1~3g水杨醛及其衍生物溶于无水乙醇中,水浴加热至70~100℃,并慢慢滴加0.1~0.2g二胺化合物的乙醇溶液,冷凝回流1~3h,静置,得亮黄色、橙红或者红色沉淀,过滤沉淀,并用乙醇重结晶后抽虑,烘干,得有机荧光化合物;
(2)将300~500g聚丙烯睛与3~9g荧光化合物、1200~1600g荧光添加剂混合均匀,经溶解、脱泡、上浆,用自制湿法纺丝机挤出,计量泵JW-0.8,经过50%的荧光添加剂的凝固浴后两道拉伸,水洗,紧张热定型,纺成发光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有机荧光化合物制备荧光聚丙烯腈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杨醛衍生物结构如(I)所示,其中R1、R2为氢原子、吸电子基团或给电子基团,n2为1-3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有机荧光化合物制备荧光聚丙烯腈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胺化合物为芳香二胺或脂肪二胺,具体结构如(II)(III)所示,n1为0-6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有机荧光化合物制备荧光聚丙烯腈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胺化合物为85wt%水合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有机荧光化合物制备荧光聚丙烯腈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荧光化合物结构如(IV)所示:
亮黄色、橙色或红色固体,熔点范围76~400℃,其中,R为芳香环或脂肪烃,R1、R2为氢原子、吸电子基团或给电子基团,n1为0-10的整数,n2为1-3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有机荧光化合物制备荧光聚丙烯腈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芳香环为苯环Ph的结构式为:
,其中,n1为0-3的整数,n2为1-3的整数;所述的脂肪烃为亚甲基-CH2-的结构式为:
,其中,n1为0-10的整数,n2为1-3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采用有机荧光化合物制备荧光聚丙烯腈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1、R2为H、-NO2或-N-(C2H5)2,n1=0-6,n2=1-2的结构式为:
N,N′-双水杨醛缩连氮
N,N′-双2-硝基水杨醛缩连氮、
N,N′-双(3-二乙基氨基)水杨醛缩连氮
正丁二胺缩双水杨醛
正己二胺缩双水杨醛
对苯二胺缩双水杨醛
对苯二胺缩双(2-羟基-1萘醛)
正丁二胺缩双(3-二乙基氨基)水杨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有机荧光化合物制备荧光聚丙烯腈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丙烯睛的分子量为50000;所述的荧光添加剂为席夫碱类化合物,凝固浴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22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