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粉燃烧方法与煤粉燃烧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2809.5 | 申请日: | 200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8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军;张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D1/00 | 分类号: | F23D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20162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粉燃烧方法,尤指一种使煤粉气流荷电并产生浓淡分离和改性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上述燃烧方法中使用到的煤粉燃烧器。
背景技术
当前煤炭占世界能源总需求的30%,大型电站锅炉中燃烧的煤粉占世界煤炭总消费的50%以上,燃煤发电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的40%左右。燃烧过程煤炭中的氮和燃烧空气中的氮被转化成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这些通常称为NOX的氮氧化物对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以及臭氧层的减少有直接关系。NOX还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刺激呼吸道和肺部,对心脏、肝脏、肾脏造成损害,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并有致癌作用。
工业使用的煤燃烧装置特别是大型燃煤电厂是全球NOX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NOX污染已引起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法规来限制工业用煤燃烧过程中NOX的排放。
目前主要运用的NOX治理技术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煤粉浓淡燃烧技术,通过一定的措施把一次风分成煤粉浓度高的浓气流和煤粉浓度低的淡气流喷入炉内进行燃烧;一次风煤粉气流经过浓缩器分离后,浓侧煤粉气流内浓度高,含粉量大,空气量变化不大,浓侧一次风气流中的空气量仅仅能维持煤粉内挥发份的着火和燃烧,燃料相对较多,即过量空气系数小,属于缺氧燃烧,燃烧温度低,故燃料型NOX和热力型NOX都低,因而能大大降低NOX的排放量;而在淡侧由于空气量相对较大,属于富氧燃烧,燃烧温度也低,热力型NOX生成也少。其使用到的燃烧器包括:PM型、水平浓淡型、船型燃烧器等。二是使煤粉喷出尽可能均匀,在合适、均匀的配风下强化燃烧,减少NOX生成。如,夹心风、周界风、齿环型燃烧器等。
但是,这两类燃烧方法均是通过改变燃烧器结构以实现其功能,却没有对煤粉气流产生任何额外力和特殊处理作用,因此,现有的煤粉燃烧技术尚有创新可能和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煤粉燃烧方法与煤粉燃烧器,不仅对燃烧器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煤粉实现浓淡分离的方法,同时也利用到了煤粉气流的改性对燃烧产生了额外助力,实现了强化燃烧与污染控制的双重功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粉燃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一次风管道将一次风煤粉气流吹入一燃烧器内;所述煤粉气流经过所述燃烧器,并从燃烧器喷嘴喷入炉内进行燃烧;其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燃烧器内施加一非均匀强电场,使所述进入燃烧器内的煤粉气流在非均匀强电场中发生电晕荷电,并产生煤粉浓淡分离的步骤。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煤粉燃烧器,包括一燃烧器喷嘴以及一用于连接所述喷嘴与一次风道的绝缘连接件,其中:所述燃烧器喷嘴包括一外部绝缘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一产生非均匀强电场的非平板电晕极板,通过高压电缆与外界高压电源相连;与所述非平板电晕极板相对平行布置的接地极板,通过接地线实现接地。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通过在所述燃烧器内设置相互平行的非平板电晕极板与接地极板,产生非均匀强电场。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非平板电晕极板与接地极板垂直地面布置,使煤粉气流形成水平浓淡分离。所述非平板电晕极板与接地极板还可以平行地面布置,使煤粉气流形成垂直浓淡分离。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非平板电晕极板为表面具有锯齿结构的金属板或表面具有均布针刺结构的金属板。制成针刺形和锯齿形电晕极板目的为了燃烧器空间内形成强烈的非均匀电场,以便产生强烈电晕放电,强化气体与煤粉的荷电与浓淡分离,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流动阻力低,经久耐用。
本发明的煤粉燃烧方法通过在燃烧器内施加一非均匀强电场,使所述进入燃烧器内的煤粉气流在非均匀强电场中发生电晕荷电,使燃料、助燃氧气和析出可燃气体的改性,即O2、CO、CH4的部分离子化,荷电煤粒表面活性增加,电晕产生大量强氧化剂O3,降低燃烧反应活化能,强化了燃烧的氧化还原反应,加快着火与燃烧速度,可实现高效低氧燃烧。与此同时,荷电煤粉颗粒受到电场力作用,向接地极板方向靠近,因此,在燃烧器喷口处靠近接地极板形成煤粉浓相区,而靠近非平板电晕极板形成煤粉淡相区,实现电场力作用下的煤粉浓淡分离,以减少NOX生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28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