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环保手提袋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2825.4 | 申请日: | 200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9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上海市长宁区少年科技指导站;张维 |
主分类号: | A45C3/00 | 分类号: | A45C3/00;A45C13/00;A45C1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1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环保 手提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袋,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环保手提袋。
背景技术
无论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美洲、欧洲,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较多的亚洲和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出台各种政策法规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限制塑料袋的使用以减少“白色污染”、减轻环境压力,已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我国每年都要生产、销售和使用大量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据测算,每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目前我国每年随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的废塑料占填埋垃圾重量的3-5%,其中大部分是废塑料购物袋,特别是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废塑料在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造成长期的、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是废弃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二是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的事件屡见不鲜;三是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弃塑料很难处理,混有废弃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利用。因此,我国政府固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因此,环保型塑料袋已被各方关注,但是目前常用的布袋纸盒之类的手提袋难以用于装潮湿的肉类食品和易碎物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防潮、防碎、携带方便的多功能环保手提袋。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环保手提袋,其特征在于,该手提袋以布料做基材制成手提袋本体,该本体上方开口部两侧对称设置两排孔,孔上方设有拉链和手提带,所述本体内设有防水塑料层,该塑料层上部开口部设有与本体相对应的孔,孔上设有固定旋钮,将塑料层固定在本体上。
所述的本体的外层设有可拆卸式塑料图层。
所述的本体内还可设保温层,该保温层通过固定旋钮固定在本体上。
所述的本体内还可设防碎层,该防碎层由多个金属连接块和金属棒组成。
所述的金属连接块和金属棒均可拆卸,可根据需要组合成不同的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多功能手提带采用布料作本体制成手提袋形状,由于采用纯布料制成,所有可用折叠自如、耐磨、携带方便,另外在本体内设置一层塑料层,可防潮防湿,且该塑料层与本体不黏合,而是通过固定旋钮固定在本体上,一旦其中一个坏掉即可简单更换,并能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组合。还可在本体内设置保温层,以保温材料制成保温层,可放置冷饮等需要保温的物品,可根据不同需要改变手提袋内部袋子的数量以及材料,还可采用金属棒和金属连接块组合成可拆卸式小型置物架,放置在手提袋中,将手提袋支撑起来,放置易碎物,不用时可随时拆卸,随身携带。金属棒的组合也可可用是多样的,可用对不同需要,搭配成不同的形状,如扁的,方形的、圆形等等。本体外层可订做一层有图案的塑料层,该图案层可拆卸,以便满足不同的喜好。而且本发明手提袋不使用时可折叠后放入一个笔袋大小的包内,出行、购物方便、经济环保,可根据不同需要灵活改变,最大限度地利用手提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多功能环保手提袋,该手提袋以布料做基材制成手提袋本体1,该本体1上方开口部两侧对称设置两排孔2,孔上方设有拉链3和手提带4,所述本体1内设有防水塑料层5,该塑料层5上部开口部设有与本体相对应的孔,孔上设有固定旋钮6,将塑料层固定在本体上。本体1的外层设有可拆卸式塑料图层7。本体1内还可设保温层8,该保温层8通过固定旋钮6固定在本体1上。本体1内还设有防碎层,该防碎层由多个金属连接块9和金属棒10组成,金属连接块9和金属棒10组合成可拆卸式小型置物架,放置在手提袋中,将手提袋支撑起来,放置易碎物,不用时可随时拆卸,随身携带,还可根据需要组合成不同的形状,如扁的,方形的、圆形等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上海市长宁区少年科技指导站;张维,未经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上海市长宁区少年科技指导站;张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28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变压缩比内燃发动机
- 下一篇:管连接型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