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力幅法疲劳强度预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3469.8 | 申请日: | 200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4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生;刘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9/00 | 分类号: | G01M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莲瑶 |
地址: | 200135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力 疲劳强度 预测 方法 | ||
1、一种应力幅法疲劳强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主要包括常幅应力幅疲劳强度预测方法和变幅应力幅疲劳强度预测方法;
所述常幅应力幅疲劳强度预测方法通过基于公式(1)和公式(2)的模块实现;
所述变幅应力幅疲劳强度预测方法通过预测结构在使用寿命期间各种载荷的频率分布应力幅水平以及频次分布总和所构成的设计应力谱,并将其折算为等效常幅疲劳,且通过基于[□σ]=[□σc]/kp1/β算法的模块实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力幅法疲劳强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式(1)和(2)为
□σ≤[□σc] (1)
式中:□σ——焊接部位应力幅,有:□σ=σmax-σmin,
对于非焊接部位为折算应力幅:□σ=σmax-0.7σmin,
其中:σmax——计算部位每次应力循环中最大应力;
σmin——计算部位每次应力循环中最小应力。
[□σc]——常幅疲劳容许应力幅(N/mm2),
[□σc]=(c/n)1/β (2)
其中:n——应力循环次数,可从钢结构设计规范中选用,
c、β——依据构件和连接类型可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选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346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锯片式秸秆还田机
- 下一篇:电子装置及其短路偶极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