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丝氨酸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5482.7 | 申请日: | 2008-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4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罗应刚;张国林;陶飞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229/22 | 分类号: | C07C229/22;C07C227/16 |
代理公司: |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彭晓波 |
地址: | 610041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丝氨酸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丝氨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丝氨酸属于非必须氨基酸,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作用,因此,在医药、食品、化 妆品中均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制备方法主要有蛋白质水解提取法(水解损失率较高,水解 设备腐蚀严重,环境污染严重,水解所得的氨基酸是混合氨基酸,还须进一步分离、精制, 这又增加了生产操作的复杂性,成本高)、发酵法(日本用以甘氨酸、甘油酸为前体发酵生产 L-丝氨酸,但此法对设备要求较高,产酸率一般较低,分离困难,后处理麻烦,提取率低, 因而成本高、价格较贵)、酶法(酶法生产虽然具有工艺简单、周期短、耗能低、专一性强、 收率高等特点,但要将它们应用于工业化生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获得廉价的合成底 物和酶源是这一方法能否成立的关键)和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最大的优点是可采用多种 化学原料,多种工艺路线,生产规模大,产品易分离提纯。但是此法最大的缺点是:所用原 料成本较高、毒性较大,得到的都是DL-丝氨酸,因此都必须进行拆分,才能得到L-型氨 基酸,这无形中又增加了成本,且拆分过程只用了一半的氨基酸)。
以前曾有专利CN 1609097报道以胱氨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卤代、皂化得到丝氨酸的方 法。但该法使用了氯气——几乎每年我国都会发生若干起泄漏事件的主角,如重庆天原化工 总厂、杭州电化基团、齐齐哈尔市化学制药厂、上海嘉定分子筛器厂、湖北东风造纸厂等均 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氯气泄漏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制备丝氨酸方法的如上所述的局限性,以价廉易得的半胱氨 酸(1)或胱氨酸(2)为原料,通过简单、易操作、对设备要求简单、收率高、成本低、易 于工业化生产的办法。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如下:
其中,R基团为甲基(-CH3)、乙基(-CH2CH3)、正丙基(-CH2CH2CH3)、异丙基(-C(CH2)H CH3)、正丁基(-CH2CH2CH2CH3)、叔丁基()、环己基()、苄基(Bn-);保护基 团P为叔丁氧羰基(Boc-)、苄氧羰基(Cbz-)、芴甲氧羰基(Fmoc-)、乙酰基(CH3CO-)、 苯甲酰基(C6H5CO-);X为氯(Cl-)、溴(Br-)。
首先,以半胱氨酸(1)为原料参照Cowling等的专利(US 3884761)、Benoiton等(Can. J.Chem.1968,46,1549-1552)的方法首先进行羧基的酯化制备半胱氨酸酯,然后再参照 Threadgill等(J.Org.Chem.1989,54,2940-2949)、Olsen等(J.Org.Chem.1985,50,4332-4336) Carpino等(J.Org.Chem.1972,37,3404-3409)、kRajewski等(Bioorg.Med.Chem.Lett.2003, 13,3203-3205)、Kelleman等(Biopolymers 2003,71,686-695)的方法对氨基进行保护,由此 制备N-保护的半胱氨酸酯(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54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